社區力、松山社大攜手 培力公民記者為社區發聲
從3月12日開始為期12週,由基督教芥菜種會自媒體《社區力點線面》與松山社大合作的公民記者培力課程,在6月25日圓滿落幕了。在陣容堅強的專業師資、熱心助教與班長的長期陪伴下,培訓的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樣社團式的教學相長,使他們更懂得在社區報導中找到切角,落實「社區小故事,我的大新聞」的口號。曲終人不散,期待這群公民記者持續這股熱忱,產出更多有影響力的報導!
從3月12日開始為期12週,由基督教芥菜種會自媒體《社區力點線面》與松山社大合作的公民記者培力課程,在6月25日圓滿落幕了。在陣容堅強的專業師資、熱心助教與班長的長期陪伴下,培訓的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樣社團式的教學相長,使他們更懂得在社區報導中找到切角,落實「社區小故事,我的大新聞」的口號。曲終人不散,期待這群公民記者持續這股熱忱,產出更多有影響力的報導!
「我家門前有彩繪,後面有菜園」幾乎可以說是臺北市中正區永昌里里民的生活寫照。里長陳玟如擅長在地照顧,新永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巧妮則是對社區營造充滿熱情,在這對母女的分工合作下,永昌里的面貌有了全新的轉變,從原先缺乏特色的老舊社區,搖身一變成為處處是特色的社區營造模範生。閱讀本文,來看看永昌社區的在地故事吧!
外界熟知拉拉山七月盛產水蜜桃,但少有人知道,每年五月,在通往拉拉山的砂崙子部落還盛產著又名「媽媽桃」的「五月桃」。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加上資訊不發達,部落存在婦女求職不易、孩童課業落後的問題,長者更是必須靠著水蜜桃銷售來維持收入。閱讀本文,看看砂崙子教會的帖如.伊梵以及砂崙子部落產業協會理事長林梅英,是如何拋磚引玉發揮「部落女力」克服挑戰,推動部落照顧。
青蔥、韮菜、木瓜、紫蘇、薄荷……東海食農基地在春季之際,餐桌端出美味且新鮮的食物,社區裡的人們與食物的距離,不再只是從家中至超市採買。在都市寸土寸金的時代,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共耕的可能,但台中東海國小一群家長們合租一塊地實踐樸門永續精神,社區力社區記者江佳霖帶您認識食農基地如何化食安危機為轉機,創造共生社區的另一種可能。
遇到災害立即逃生是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但若是獨居且失能的老人,有時只能坐以待斃。位於花蓮市區的托瓦本部落社區,因人口高齡化與年輕人外流,造成許多長者獨居在家的處境。7年前當地的托瓦本教會有感於此,遂設立托瓦本文健站,文健站為了協助部落族人具有災害應變的能力,與芥菜種會合作開辦結合社區長照的防災培力課程,教導獨居長者逃生知識,並一同擬定災害來臨時部落的分工策略。
對於社子島你的印象是什麼呢?是長期缺乏地方基礎建設,還是住著許多單親家庭、身心障礙者呢?其實社子島現正在改變中,北投道生錫安教會傳道張旂於2021年申請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打造「社區關懷社子島小站」,他深耕社子島,對當地居民也有獨特的認識,他不著眼於物質層面,反而希望為居民撕下弱勢的標籤。「你如果沒辦法去改變他們的生命,他們永遠是一個被幫助者」張旂說。
外籍看護帶著長者在公園的景象隨處可見,但許多長者到了公園,往往只能發呆,健康也沒有任何進展,在地珠寶設計達人林献村看到這種景象,備感憂心,長輩長期缺乏與人互動,身體與心理健康往往更容易發生問題,因此他開始思考能為這些長輩做些什麼,讓他們擺脫孤獨困境,甚至重拾過往的快樂笑容。
到餐廳吃飯也能解決剩食問題?坐落於台中市五權路「華美社區剩食廚房」,是由一群立志解決剩食問題的同好者所創辦,在這裡用餐沒有定價,您能自己決定這頓飯的價值,或者如果您今天帶不夠錢,您也能在飯後幫忙整理環境作為交換。這樣的理念備受歡迎,因為食物浪費,源自於人們不交流,才導致需要食物的人餓肚子,讓美食變為廢棄物。如果您剛好經過台中市五權路,可千萬不要錯過這間具有美意又特別的餐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