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息萬華的街友是不是都是「萬華人」?

萬華一直都被視為街友聚集的大本營,相較於一般民眾,台北車站及萬華區的街友被警察臨檢的頻率更高;如果有機會檢視街友們的證件,會發現許多人的「戶籍」都設在萬華。你曾想過,為何多數街友都設籍在「萬華區」呢?究竟是因為地緣關係,還是萬華就是具有某種奇妙的吸引力,讓各地的「經濟落難者」都選擇聚集在此?

貧困社區究竟是桃花源還是避難所?

萬華的老舊社區看似雜亂,但這些社區可說是保留台灣珍貴的地方記憶寶庫,1970年代的台灣,沒有網路媒體,電視節目也不多,當時的孩子下午寫完功課,會聚在社區打躲避球或玩耍,例如:玩彈珠、尪仔標、尪仔仙等等;晚上7點吃完飯,阿公阿嬤會各自帶著家裡的椅子,繞著人行道外圈乘涼聊天,小學到高中生則會聚集在一起玩大地遊戲,你說,貧困者聚集的老舊社區生活,究竟是逼不得已的避難所?還是鄰里相互照應的桃花源?

萬華為何聚集如此多貧困者及性工作者?

因為疫情發展,萬華一度登上全國熱搜的關鍵字,打上萬華兩字,隨後即出現「街友」、「阿公店」、「茶藝館」等字樣。萬華究竟長什麼樣子?住著哪些人?萬華究竟從何時開始,聚集如此多貧困者及性工作者?萬華又是如何在社會變遷過程中,成了經濟落難者的避難所?對於你心中的疑惑,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帶你回溯至清代,深入了解萬華的前世今生。

母親的名字叫「萬華」

萬華的中央魚貨市場是台北許多料理職人必去市場之一,在那裡你能買上最新鮮的漁獲,和產地直送的生鮮蔬果,做出讓人大飽口福的料理。在每一道料理的背後,其實承載著底層辛苦勞動的故事,可能是漁人農夫,可能是運輸司機,也或是市場小販,這些基層勞動者在萬華隨處可見,他們並不起眼,也很少人因為他們的辛勤而給予掌聲,有時人們反而因為他們髒亂的外表,給予蔑視、嫌棄與責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