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子恩

抵達台南神召會的那天是個陽光普照的下午,穿著籃球褲、洋溢著青春氣息的柯志賢抱著可愛稚嫩的女兒來跟採訪團隊問好。要不是他開口介紹,著實讓人難以相信眼前這個年輕人竟然已經是一個孩子的爸。「我在成大操場也常常被以為是這邊學校的學生。」柯志賢打趣地說。

 

柯志賢不僅是台南神召會牧師的姪子,也是社團法人台南市愛希望全人關懷協會(ihope協會)的課輔主任。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位年輕的爸爸,早在真正成為人父之前,就成了半個爸爸。提到踏入社區弱勢兒少照顧工作的緣起,他回憶:「結婚時我28歲,當時還沒有自己的小孩,卻已經帶著兩個青少年在身邊。」這兩位青少年,一位是慣竊、一位吸毒和賭博,他卻當成自己的家人,甚至為了讓他們在家裡有地方可以睡,不惜把自己買的房子隔間改造成通鋪。

 

單親家庭長大的柯志賢為了讓兒少們不再感受到自己經歷過的孤單,從自己的家開始做起,致力給孩子完整的陪伴(照片來源 : 黃子恩)

 

 

陪伴孩子的同時也在陪伴自己的過去

願意為這些非親非故的青少年做到這個程度,源自原生家庭的痛苦經歷,是柯志賢決定改變的最大動機。「我很清楚只要我能為他們做一點事,他們很有可能就改變了。」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就到處寄人籬下,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一個人單獨面對,過去成長過程中的創傷,讓他決定要從自己開始做起,提供這些弱勢兒少們一個有人陪伴的「家」。

 

像是一隻寄居蟹,從小過著親戚家、朋友家、牧師家到處「流浪」的生活,這段經歷要從柯志賢的爸爸入獄開始說起。父親擔任大客車修車工,非常疼愛他,但唯一缺點就是愛賭博,一輸就是幾百萬。眼睜睜看著家裡只買了一個禮拜不到的冷氣被人拆下來載去賣,是他兒時記憶中常見的光景。某次父親為了賭博鋌而走險,因偽造證券被判7年以上的刑期,父母於是走上離婚一途。

 

「我永遠記得進到法院,看見爸爸戴著手銬跟腳鐐的那一幕。」小學時上課到一半被載上車進法院,看到爸爸要去坐牢的景象,對柯志賢造成極大的衝擊。最後法官判決結果是姊姊跟媽媽、自己跟爸爸生活。因父親身陷囹圄,當時的姑姑又忙於教會工作,常常孤身一人的柯志賢等於是沒人管的孩子,三天兩頭往媽媽家跑,沒想到姊姊的一席話卻在他心上畫下一刀:「你現在應該在爸爸那邊,不是在我們這邊。」沒有了歸屬感,不知道自己究竟屬於誰,讓柯志賢陷入受傷又茫然的情緒。

 

雖然柯志賢的父親在他國中時返家,但家裡的情況並未因此好轉,老是住在欠繳房租、沒水沒電的屋子裡,身為牧師的姑姑再也看不下去,把柯志賢接過去住,教會就成了他住過最久的「家」。不過,姑姑怕柯志賢學壞,對他管教甚嚴,他常常坐在教會副堂乖乖地練琴,同學們甚至戲稱他是「鐘樓怪人」。

 

曾被同學戲稱「鐘樓怪人」的柯志賢,在教會團契大哥哥的帶領下不再孤單,如今也會親自帶孩子進行敬拜樂團的練習(照片來源:柯志賢)

 

 

「住教會最孤單的時候,就是週末下午,大家都回家去了,就剩我自己一個。」柯志賢說,從教會門口看出去,大家三五成群地去百貨公司逛街,自己孤零零地在彈琴,對比之下落寞的心情更強烈。好險教會團契中的一位大哥哥常會帶他回家,不只把好吃的、好玩的跟他分享,更把自己熱愛模型跟彈奏樂器的嗜好也介紹給他。

 

引入以樂資源陪孩子在家園中成長

「他把他的家分享給我,並讓我一起融入其中,那就是我後來在以樂家園中在做的事。」受到團契中這位大哥哥的感召,讓柯志賢決定身體力行,把家的溫暖帶給遇見的孩子。在他照顧兩位分別有接觸毒品和慣竊紀錄的青少年時,有社工介紹基督教芥菜種會的以樂家園方案,讓這些高風險家庭的兒少,能在社區中透過教會的支持服務得到更好的照顧,正好身邊兩位孩子符合申請資格,所以在引入家園的照顧資源下,柯志賢與這些青少年的緣分又變得更深了。

 

感受到家的溫暖,讓柯志賢決定把這份愛傳下去給每個孩子,圖為柯志賢與孩子們的新春圍爐發紅包活動(照片來源 : 柯志賢)

 

 

柯志賢提到在教養青少年的過程中,難免遇到許多的碰撞,尤其自己在還沒有小孩的狀況下,要帶著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更是感觸良多。「很感謝芥菜種會提供的許多研討課程,幫助我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來輔導孩子。」他笑稱,在照顧的過程中才明白父母的心情,「就算你已經被氣得半死,還是要給他一口飯吃啊!然後繼續碎念、督促他。」他形容自己就像是爸爸跟媽媽的混合體,孩子們都知道他很愛碎念,但他知道這些青少年嘴巴抱怨歸抱怨,對於他的關愛仍然是點滴在心頭的。

 

「在帶這些青少年時,要有一個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柯志賢強調,青少年因年齡關係,在思想和習慣上已經固著了,到了這個階段,要他們改變實屬不易。「所以孩子要配合家園,家園也必須給予一些彈性跟包容。」柯志賢說,這意味著照顧者也必須要為了孩子做出一些改變,並且付出時間,才能看到孩子的成長和蛻變。舉例來說,整理家庭環境的工作通常是柯志賢的太太包辦,但為了以身作則,小到飯後洗碗盤、上完廁所馬桶蓋要放下因為家裡有女生、或固定時間一起倒垃圾……等維護「家庭環境」的工作,成為柯志賢和孩子們的默契。

 

「我常跟他們說,我人生有一部分時間都給你們了。」幽默的他笑稱自己常用這句話對孩子們「情緒勒索」,因為照顧這些青少年,他人生中將近5年的光陰就這麼度過了。然而比起情緒勒索的玩笑成分,聽起來更像爸爸談到兒子一樣,是一種甜蜜的負擔。「跟我同年紀的朋友都在聊股票、房子跟車子,為了跟他們相處,我都在聊線上遊戲、NBA、美妝、網紅、戀愛煩惱……,我的朋友就是這些十幾歲的年輕人了。」為了縮短世代差距,柯志賢從青少年關注的這些話題中與其建立關係,這些一點一滴的付出,最後成為讓他暖心的回報。

 

為了縮短世代差距並建立關係,柯志賢花費不少時間和心思和青少年們相處,週末籃球營就是一例(照片來源 : 柯志賢)

 

 

孩子因信任而來討論人生重大決定是最大安慰

回想起照顧過的家園孩子們,柯志賢說:「阿威(化名)是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不遵守校規、抽菸、喝酒樣樣來,可想而知在家園一起生活的過程中有過許多的碰撞。某次阿威對柯志賢說:「看到你失望的臉,我也很難過。」好幾次因為無法改變長久以來的積習,阿威主動提出離開的想法。柯志賢不但沒有放棄他,反而透過個案研討注意到這個孩子因早熟而「習慣為別人活」的特性,進而鼓勵他設定屬於自己的生涯規畫,別只是為了表現給別人看而做。

 

「最感動的是,他現在有工作了。」提到阿威現在的成就,柯志賢語氣中有滿滿的驕傲。值得一提的是,採訪當天,剛好是阿威第一天上班的日子,「他剛考到駕照,要騎車去上班。」一旁的社工小羽補充。對柯志賢而言,當家園的孩子願意把他當成真正的家長一樣尊重,將生涯重大決定與他討論,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與安慰。「很多來到家園的孩子,很可能只是當這裡是一個過渡或住宿的地方,大部分的孩子仍傾向相信自己的經歷或結交的朋友。」他強調:「要讓他們能夠什麼決定都問我,要有多大的信任!代表他真的把我當成自己的家人。」

 

真實的愛是努力付出但不求回報

這幾年的照顧,柯志賢永難忘記的是把兩位青少年帶回家一起生活的初期,他的家中時常有東西遭竊,不過他卻選擇以這番話取代責備。他對孩子說:「如果這是你的家,家裡的東西是不會憑空消失的,除非家裡遭小偷,但我很確定你們都不是小偷,因為你們是家裡的孩子。」

 

這樣的態度,建構起這些兒少們對「家園」的認同,不只溫暖了社區裡曾經黑暗冰冷的角落,也溫暖了柯志賢自己的心。他曾經付出時間而不求回報的陪伴,對孩子的人生帶來極為正向的影響,至今仍有許多他照顧過的孩子們在出社會後,回來找柯志賢吃飯敘舊。

 

「來到家園的孩子,父母欄空白是很正常的事。」柯志賢有感而發地說,孩子們通常是父母之中有一方在入監服刑或父不詳、母不詳,在這樣缺乏關愛的情形下,孩子對人生缺乏目標,如同行屍走肉,更遑論要他們走入人群,對社區付出關心。然而柯志賢認為,既然是一個家園,就應該發揮它最大的功能,家就是不斷給予愛和支持的地方。

 

透過身體力行送物資關懷弱勢,讓孩子懂得給予,也和社區有所連結(照片來源:柯志賢)

 

 

因此,身兼社區理監事的柯志賢帶著孩子走入社區,幫忙做大樓的清掃,大樓管委會看見了孩子們的努力,甚至提議過年請他們來大掃除,再發紅包慰勞他們。畢業季時,他也會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做手工畢業花束,在校門口進行義賣。透過這些活動,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不僅與社區是有所連結的,更有能力給予需要幫助的人。

 

「在擁有的時候去給予是很輕鬆的,但當你缺乏的時候,是否願意再給予?」這是柯志賢進行社區弱勢兒少照顧時最大的體悟。他認為,真實的愛是努力付出而不計較回報,而他一直以來身體力行在幫助家園的孩子們堅固身心,正是因為那是他們將來面對社會現實時,唯一具備的武器。慶幸的是,在這個不像爸爸的爸爸打理的家園中,孩子們不但擁有了愛,也願意給予愛,相信可以為社會挹注更多愛與支持,讓所有的缺乏和不幸都轉變為豐盈與美好!

 

延伸閱讀 :  《挺過人生風雨 牧師黃靖翔幫孩子走上更好的路》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芥助網」兒童認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