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上路 賦予社區改變的力量

眾所皆知騎自行車可以降低交通汙染,但你可能不知道,一個擁有良好自行車基礎設施和更多自行車騎士的城市,還能提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甚至有助於公民快樂指數的提升!不過,大多數選擇騎自行車通勤的人仍以富有白人居多,「自行車教育計畫」於是著手賦予社區改變的力量,不僅止於環保層面,更試圖改善種族不公正的現象,打造一個永續、包容的社區。

食物銀行新聚焦 營養教育、食物自主、健康飲食一把罩!

眾所皆知健康的飲食對生活好處多多,然而疫情大流行和食品價格的飆升,卻讓健康食品對多數人來說更加遙不可及。有鑒於此,食物銀行從健康飲食、食物選擇的自主權以及營養教育三大方面著手,不只是替社區提供食物而已,更主動在營養教育和健康食品的選擇上替人們把關,舉凡採購營養食品、雇用營養師……等,讓社區居民和健康生活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

不怕斷糧又兼顧環保 在地農場成最強後援

糧食的供應一直是國際間的重要議題,疫情期間多國因「封城」而飽受斷糧所苦,烏俄戰爭更是攪亂了全球糧食供應鏈,讓糧食不安全的問題雪上加霜。菲律賓反飢餓協會在食物銀行所支持的社區內建立的好食物農場提供了解方,透過在地農場確保當地的食物供應不斷鏈,不僅讓新鮮食物送達需要的人手中,還能兼顧環保永續、寓教於樂等多重目的。

與弱勢者同行 食銀深耕社區讓食物系統更具韌性

當許多婦孺、難民、遊民、原住民和雜工被邊緣化、歧視或被排除在經濟參與和社會服務之外時,他們的基本需求、日常飲食往往無法得到滿足。食物銀行的使命之一即是滿足這群被忽視或資源匱乏的人,但在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情形下,除了幫助這群弱勢者,食物銀行也需要學習在地文化,以提供確實符應當地需求的服務。

疫情下假消息傷及移民 社區組織群起破解

打擊疫情相關的假訊息就像「打地鼠」遊戲,當一個假訊息被揪出來,又有另外一個冒出來,有時散布假訊息是有心人士用來牟利的手段之一,當讀者點擊訊息時,會有一個連結將讀者導向一個充斥廣告的頁面,每次點擊都能讓製作網站的人賺取10美分。最令人難過的是,這些假訊息正瞄準身處資訊落差環境中的移民族群······

共繪共生 以藝術凝聚社區意識

英國倫敦、巴西聖保羅、美國德州奧斯汀等城市,30多年來政府一直將資金挹注於公共藝術,它除了讓市容變得美觀,從社區發展、交通、心理健康和經濟效益等層面來看,公共藝術還具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魔力呢?讓我們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壁畫藝術看起,一一揭曉公共藝術對城市和居民帶來的正面意義。

避免危險的單一視角 地方需要可靠的在地媒體

2004年起,全美約有1,800份地方報紙因市場萎縮而消失,以致超過1,300 個社區沒有新聞媒體,人們稱這些沒有地方媒體的地區為「新聞沙漠」。當社區失去可靠的新聞媒體,就像失去心臟與靈魂,文化的型塑與敘事將會掌握在特定族群手上,造成巨大的訊息鴻溝,也讓社會失去了多元觀點與價值。

把錢留在社區 補充貨幣繁榮地方經濟

即使你沒有錢,但仍能獲得生活所需,甚至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這就是補充貨幣不可思議的魅力。從肯亞到英國,越來越多補充貨幣在世界各地的社區發行,讓人們在不花費本國貨幣的情況下,就能透過補充貨幣,獲得所需的雜貨與服務,究竟補充貨幣是如何運作,對於地方經濟又能造成什麼影響?來看看此篇文章深度說明補充貨幣的「能」與「不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