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成了荒漠 開羅和達卡的邊緣社區卻讓家變綠洲

當高樓越來越多,城市的綠地和公園卻越來越小,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致命的空污將讓我們坐以待斃。在埃及和孟加拉,越來越多農業組織邀請社區居民投入「屋頂花園」,當屋頂有各式各樣的植栽,不僅能為較高的樓層遮陽,也能讓城市保持涼爽,並改善空氣污染的狀況。

離開競技場 奧運選手用運動回饋社區

根據哈佛大學甘迺迪公共政策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參與和社會流動之間存在直接的關聯性,中上階層學生比低收入學生更有機會參加課外活動,尤其像是西洋劍、馬術、體操和划船等運動,需要昂貴的設備和場地,讓許多學生被拒於門外。奧運擊劍選手恩辛嘉.普雷斯科德(Nzingha Prescod)在2020年東奧前夕,宣布自己因健康之故必須退休,不過她退而不休,反倒展開一項名為「公園擊劍」的新計畫,希望讓社區裡的弱勢兒童能有機會學習擊劍。

為環境正義而戰 看美國小鎮黑人社區如何公共參與

「空氣」可說是最平等的資源了吧!但是在美國,連呼吸也未必平等,空汙竟也出現「種族歧視」。越來越多數據顯示,美國以黑人為主的社區,暴露於更高的空氣污染中,黑人接觸空氣中致癌的懸浮顆粒是白人的1.5倍,造成汙染的嫌惡設施,不成比例地座落在黑人和少數族裔的社區。北卡羅來納州以黑人為主的小鎮安德森(Anderson),2019年,當地居民卡羅琳被告知,有一間瀝青廠將在社區設廠,而且地點就在她家門後76公尺處,在被告知這項訊息後,居民決定主動出擊,為小鎮的環境正義而戰。

疫起撐過去 西雅圖南方社區互助網絡擊敗糧食危機

位於西雅圖南方的「南方公園社區」,有著相當熱絡的社區交流,因為新冠病毒席捲美國,州長頒布的「就地避難令」,讓社區活動戛然而止,社區居民同時因疫情造成的糧食不安全,苦苦掙扎,有的人失業了,有的人無家可歸。好在,這個社區有強烈的團結精神,當地的餐廳、企業、地方組織和社區居民都同心協力,回應糧食不安全問題,讓社區能迅速重返正軌。

不畏疫情 墨西哥村民用雙手織出經濟韌性

新冠疫情帶給世界經濟無情的烙印,但遠在墨西哥南部山區的偏遠部落,反而不畏疫情威脅,全村同心協力織出美麗的織品,在#甘地經濟模式助攻下,成功將織品銷往全世界,讓村民有穩定收入對抗疫情。

疫情下的小農 在CSA社區支持農業中找到生路

2020年3月起美國發布就地避難令,導致許多餐廳歇業,農民的作物也面臨難以銷售的問題,但在看似危機的情況下,社區支持農業卻為農民帶來一線生機,新的草根網絡逐漸形成,消費者能吃到產地直送的新鮮蔬果,也讓因疫情發愁的農民,找到存活的機會。

讓漁民成為海洋守護者 義大利漁村的成功經驗

珍貴而脆弱的海洋長期受到過度捕撈,許多地區已出現漁獲量下降、魚種消失和產值崩跌的三大危機,守護海洋除了依靠NGO團體或是消費者外,有沒有一種方式,能讓漁民一起加入海洋守護者的行列呢?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義大利的漁村做到了!究竟海洋保護聯盟如何說服漁民,除了捕魚,也攜手建立保護生態的良性循環機制,來閱讀本文一探究竟吧!

哥倫比亞 用血淚巧克力打造的和平社區

甜蜜的巧克力是世界上的共通語言之一,但對內戰頻繁的哥倫比亞可可豆農民而言,這個共通語言卻藏著無法言說的苦痛。位於哥國西北部的聖何塞地區,土地相當肥沃,但因為地理位置關係,這塊原能讓可可農民養活一家大小的土地,同時也成了毒販、政府和反叛軍隊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