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種會──有故事、做新事,社區工作邁向永續新里程

社區工作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從設計到進行的方式都大有學問!深耕社區工作多年的基督教芥菜種會,就分別採用了如貧童認養、食物銀行等「由上而下」的「輕推」引導,以及如合作社、就業培力等「由下而上」的「社區資產設計」。而SDGs與ESG等永續觀點的納入,更能幫助社區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閱讀本文,一起來看看芥菜種會戮力推動的社區工作吧!

社福小幫手──台北市社福設施地圖資訊網

許多人住在台北市,卻可能不知道身邊有哪些社福單位,以及其中有那些服務內容。其實,去年台北市社會局就建置了一份堪稱社福小幫手的貼心地圖-「台北市社福設施地圖資訊網」,點開它就能找到各服務領域社福單位的位置,以及服務對象和開放時段。然而這份地圖還有許多優化空間,閱讀此文,來看看社工師張居隱的觀察和建議吧!

走進社區當個永續旅人 玩一場負責任的旅行

氣候變遷的衝擊使人們正視環保永續的重要性,曾經蔚為主流的報復性旅遊已被一種對土地與環境、在地生態更正向的消費態度取代,比起過往純粹消費在地資源的觀光方式,走進社區當個永續旅人,玩一場「負責任」的旅行,已成為更好的選擇。閱讀本文,看看永續旅行如何融合經濟力、文化力、教育力、社造力,用行動刺激在地翻轉,帶動社區永續發展,創造出更多旅行的意義。

社區照顧 一條從我到我們的旅程

無法在家庭中得到完整照顧的弱勢兒少,早期有救濟院或孤兒院接手,隨著政府頒布「兒童福利法」,宣示弱勢兒少公權力的里程碑,以立法、政策和行政等做為,在民間社會為弱勢兒少築起家庭外的替代性照顧,再到現今各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各類兒少社區照顧據點……台灣的照顧者和被照顧者,是如何在照顧與被照顧的旅程中,走上從「我」到「我們」的旅程? 來看看專業的社工研究者劉曉春的分享吧!

以社區活動中心凝聚居民 探索共好社區願景

搶車位、噪音擾鄰、飼養寵物所造成的糾紛,這些因鄰里糾紛釀成劇烈衝突的新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其實,鄰里糾紛無關乎公德心問題,而是因為長期以來鄰居間缺乏互動,才會無法感覺自己的行為早已嚴重影響他人。這些糾紛除了訴請警察協調處理,究竟還有什麼方法能夠一勞永逸呢?來看看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的精采洞見吧!

誰說長者只能被照顧?綠色照顧讓長者透過參與翻轉農村

說到「長者照顧」時,總是聯想到藥物、復健或虛弱的老人嗎?其實,有一種運用農業、園藝、動物及戶外自然空間等,融合健康照護概念,發展出的「綠色照顧」,能幫助長者創造出更積極的晚年生活,且以綠色照顧方式整合社區議題,更能讓照顧成為社區資源循環的一種可能。「綠色照顧」究竟是如何實現在地安老的理想,城市與農村發展出的長者照顧樣貌又有什麼差別?來看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的分享吧!

社區參與及培力怎麼做?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上)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社區越來越像一個巨型旅店,鄰居成了「不交流」、「不來往」、「不相識」、「不互助」的陌生人,我們不再認識對門的鄰居,碰到時也只能沉默以對,生活上碰到困難我們獨自承擔,無法與鄰居討論與分享。長期的人際關係疏離,看似只是社區的小問題,但長久下來,卻成了發展人民自治的絆腳石。

社區參與及培力怎麼做?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下)

拿起手機,我們可以聯繫遠在天邊的人,但通訊再怎麼便利和發達,我們卻無法像過去頻繁地互動,就算有困難也不好意思找鄰居幫忙。為了改變這樣的孤獨現狀,「參與式預算」是有效的做法,透過7大步驟,能有效地集體自治、自決,不僅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也重新找回人與人的連結。點開本文,來看看七大步驟有哪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