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共餐菜園

解套資本主義下的孤獨 讓我們重新一起生活

金錢能買房子,卻買不到家;買得起床,卻買不到一夜好眠;能買最新款手機,卻買不到過去互動緊密的人際關係。在人人想辦法賺取更高的報酬,換取更好的生活時,卻存在一種資本主義式的孤獨……。如何讓人們從「獨力」、「獨責」的生活,改變為相互依存的共好生活,或許是我們應該思考的課題,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知道,究竟我們離真正幸福的生活有多遙遠。

為地方開發犧牲在地文資 超過一甲子紅磚拱橋遭拆

新竹縣竹北市新社圳、番子坡圳、翁厝圳,在麻園地區原本有3座約60年歷史的紅磚拱橋,水橋造型風格雅緻,富有農業水利文化價值,但2019年水橋卻被拆除,令在地關心地方文史的人惋惜。社區記者劉康威特以此篇文章,希望喚醒社區民眾文化意識,不讓在地文化遭受如此浩劫。

參與式預算 凝聚社區共識的公民參與最迷人

參與式預算就像是一把金鑰匙,能勾引出集體民主討論的動力,但前期往往參與率低落。許多人認為要鼓勵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討論,必須給予物質誘因,才能提高參與率。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做為社區成員,多數都有讓社區變得更好的想望。因此,通往社區民眾心的道路,並非是給予柴米油鹽,而是建立起無形卻強大的社區凝聚力。

因應現代社會需求 合作社的復興之路

關於合作社,普遍聽到的疑問是「這麼好,數量為什麼這麼少」。這個問題不只反應當前合作事業的現狀,也直指合作社跟上社會步伐的必要與迫切性。因此,復興合作社的最優先目標必須是促進社會理解合作社的現代意義與功能,才有機會為增加組織與社員數量撐出空間。

參與社區民主自治 兒少不缺席

如果民主即是集體做主,那麼實現民主自治的旅程中,參與式預算也不該排除社區裡的兒少。兒少對社區有時也有獨到的觀察,他們更真誠且勇於夢想,例如:有次與孩子們討論社區公共需求時,有孩子認為社區需有醫院或診所,方便阿公阿嬤看病,這想法很快就獲得其他孩子的附和。一個小小偏鄉社區很難實現這個夢想,也因為不容易實現,所以「大人」往往變得連作夢都不敢,勇於提出夢想的孩子,在社區追求民主自治的過程中,不能也不該缺席。

恆春創生走自己的路 深入在地資源創品牌價值 

偶然問起朋友對於地方創生的看法,有人認為是天空步道、有人認為是造成當地房價提升,我在青年趨勢論壇提出的行動方案則認為是創造當地就業機會,鼓勵青年回流及島內移民,使得資源逐漸分配均等,相信這也是許多人的想法。後來在恆春城東大院子實習,聽了 Jason、里山生態有限公司員工及自己經由文化採集而得到的體悟,我有了新想法。

我們在做地方創生?還是地方創傷?

近年來政府積極協助青年們回鄉創業,希望幫助地方產業升級、人口回流並增加就業機會。但在地方創生的領域,創業從來並不容易,有的人辛苦打拼,希望創造屬於地方的烏托邦,有的人努力研發屬於故鄉的新產業,更有的人為了心中農業的理想,咬牙切齒地撐過每一天,當然,也有人撐不下去,只好默默離開,地方創生這時也只能無奈地變成地方創傷……

他的舊愛你的新歡 追求物盡其用之零廢社區

小至電動牙刷、手機,大到烤箱或洗衣機,電子垃圾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回收率極低的家庭垃圾。如何減少廢棄物,打造「物盡其用」的零廢棄社區,需要大家一起集思廣益,本文介紹3妙招,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