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在東勢鄉龍潭村進行挨家逐戶訪談時,時常有機會聽聞村民描述過去農村共同體(Community)之樣貌、農業社會時代人人互動緊密的關係,在村民分享的當下彷如回到從前,特別是人與人關係疏離的現在,那已走入歷史的「農村共同體」景象,令村民們既難以忘懷又嚮往。

村民回憶小時候,不管哪一戶人家辦婚喪喜慶,一定都是整個社區的事,大家會一起料理食物,因婚禮宴客需準備事務多,有些親戚甚至還會前一天先到主人家過夜,宴客之後食物必有剩餘,大家隔天還會繼續聚餐。就連婚禮或喪禮中需要用到的椅子或廚具,也都是從各家各戶集中而來。「農村共同體」時代,人與人「互助」、「共力」、「共物」,既是日常狀態,也是日常關係。

原子化之害 滿佈日常生活

對比今時之社會解體(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ety),人人各過各的日子,各顧各的生活,正所謂「社會原子化」。村民因此感嘆:「現在甚至連親族都很少連絡了(說著說著就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機),你看,簡單用手機就可以聯絡到了,但人跟人之間反而沒在往來。」這般原子化現狀,正所謂「尺咫天涯」──居住距離近如咫尺,心理距離宛若天涯。

社會原子化所帶來的危害遍佈於生活中的每一刻,譬如:時常於新聞上見到的「停車糾紛」,因各過各的生活,每戶都必須擁有一台以上的汽機車,勢必造成停車位供不應求而相互爭搶,甚至演變成鬥毆事件;又如近期於各國皆頻繁發生的「孤獨死」事件,無論是年長者或年輕人都可能意外死於家中,但因為各過各的生活,人與人互不往來,因此未能被即時發現或搶救;再者原子化之下的小農各自耕作自己的田地,導致「交工」文化消失,農忙時期花錢也請不到雇工,經濟生產成了問題。

打破原子化生活,須注入全新的民主動力,讓人人有意願和動力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過程中相互培力、發展群策群力之民主討論生活(照片來源: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資本主義商品化與原子化相伴相生

社會原子化之下「各過各的」生活型態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甚至因孤立無援、求助無門釀成社會悲劇,這正是現今對每個人所造成之危害。以上述村民分享共同體時代之婚宴為例,可以發現當時人與人關係緊密,除了人力上相互支援外,物品資源也是共享、共用的,像是每個人家中都不可能有足夠的椅子供婚宴使用,但當家家戶戶都願意在需要時拿出自家的椅子,就絕對足夠使用。

現今「商品化」生活,人人將自己的勞動力賣給雇主以換取更多貨幣,各自賣力的謀生模式,造成人與人逐漸疏離,許多原本集體共力之事務逐漸為「商品化」所取代,辦婚宴從親族街坊的集體事務轉為各家各戶自己的事,不再像過去「共力」、「共物」,而必須靠自己「獨力」,想辦法賺取更高的報酬,以換取更多更好的商品。

商品化生活不僅改變了人們看待物品的方式,更改變人與人的關係。過去「農村共同體」被解離為「獨力」、「獨責」、「獨擔」、「獨受」之現狀,人與人之間不共力、不共責、不共擔、不共受,並且人人自認為可以「獨存」而無須與人共存。

龍潭共餐菜園

龍潭共餐菜園體現了以往社區作為共同體,發揮人與人「互助」、「共力」、「共物」的日常關係(照片來源: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解決原子化之害 唯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上述說明了原子化及商品化,使得人人各過各、各顧各的生活所帶來的重重危害;而村民們分享心中所嚮往之共同體景象,其實就是嚮往重建人與人相互依存關係,使人人共力,以取代目前獨力之「原子化」現狀。

該如何有效打破、逐步革除原子化現狀,讓社區人人可以逐步從「五獨」之心牢走出來呢?亟待注入一種全新的民主動力,讓人人有意願、有動力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過程中相互培力、發展群策群力之民主討論生活,解放自治潛能,追求相互依存、共好共美的新生活。

全新的民主動力從何而來?透過參與式預算,始能發展日常民主討論,在目前原子化及商品化兩者相互鞏固的生活中,重建人人相互依存關係、重建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

 

此篇文章由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授權,經本站編輯後刊登。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由一群雲林積極公民組成,希望在雲林推動謂之為台灣民主治理新趨勢的參與式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