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剩食與貧窮的橋樑──食物銀行在台灣的發展故事
2017年亞太資訊平台糧損資料庫統計,每年台灣的蔬果魚肉損耗浪費高達373萬噸,每日平均廚餘量可以堆成60棟台北101大樓。在剩食與飢餓之間,台灣的食物銀行因地制宜長成不同的樣貌和型態,彼此相異卻各有特色:1997年,台灣第一間以食物銀行命名的社福機構「青年和平團食物銀行」(定點定時型);2012年,第一間「超市型」的食物銀行「台中市食物銀行綠川店」(超市型);2016年,社福單位與大型賣場合作,捐贈賣不完的生鮮蔬果予受助者。
2017年亞太資訊平台糧損資料庫統計,每年台灣的蔬果魚肉損耗浪費高達373萬噸,每日平均廚餘量可以堆成60棟台北101大樓。在剩食與飢餓之間,台灣的食物銀行因地制宜長成不同的樣貌和型態,彼此相異卻各有特色:1997年,台灣第一間以食物銀行命名的社福機構「青年和平團食物銀行」(定點定時型);2012年,第一間「超市型」的食物銀行「台中市食物銀行綠川店」(超市型);2016年,社福單位與大型賣場合作,捐贈賣不完的生鮮蔬果予受助者。
台灣失智症人數逐年增加,且有九成的失者者皆住在社區,如何營造一個適居的支持環境,讓社會大眾不再避諱談論失智症,以及連結社區資源等種種問題,「失智症友善社區」的成立與發展有其必要性。
「失智症不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社區你我的事。」由新北市衛生局打造失智症共照網絡的新店區湯泉社區,與便利商店、診所合作,鼓勵社區志工接受專業訓練,能夠辨識出失智症患者,遇到問題時緊急聯繫里長及社區警衛處理,創造出一個對失智長者友善的照顧環境。
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湯泉社區,是新北市第一個失智友善社區。志工們在經過培訓後,成為指導員或協助員,為失智長者打造合適的課程,例如歌唱、美勞、手工藝等,從中激發他們的活力;也讓他們能在人際互動當中感受到愛與關心。
「里內沒有的不代表不能做!」板橋建國里里長廖明勇說。建國里為失智友善社區,提供了另一幅樣貌,讓我們知道,即使是傳統公寓式的社區,只要有心,依舊可以建構起密密的安全網,讓失智長者得以在地安心生活。
日本與南韓的食物銀行已行之有年,雖因文化與國情的不同,在食物銀行上有相異的發展模式;然而相同的是,其發展食物銀行的過程與現況,勢必都能作為台灣及社區建立食物銀行的參考與借鏡。
若僅統計穀物與蔬菜,工業化亞洲國家的浪費量更是居於世界之冠,平均每人每年要浪費掉100公斤的蔬菜與80公斤的穀物。然而,亞洲卻居住了全世界最多三餐不繼的人口。單純以人口數來說,亞洲的飢餓人口就佔了5.2億人,遠高於非洲的2.43億人。食物銀行因而能在亞洲國家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