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醫制上路18年民眾仍不解 醫療群根基不穩難發揮

「我什麼時候才能打到疫苗?」、「我的身體狀況打AZ疫苗會不會血栓?」疫情期間許多民眾都有打疫苗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能由「走在最前、守到最後」的防疫要角──「家庭醫師」為你說明。然而,如此重要的家醫制度,在台上路18年卻仍未普及,許多民眾仍對社區醫療群、家醫制一知半解,生病時仍習慣往大醫院跑,不願意就近就醫,究竟這個現象背後,隱藏哪些問題讓社區醫療群無法發揮實質作用呢?

線上學習接地氣 蘆荻社大打造韌性社區防疫網

疫情改變了日常,生活成為需要重新融入和學習的異鄉。深耕社區已久的蘆荻社區大學,運用創意的課程設計,以線上方式凝聚社區,也為居家防疫的同學帶來不少樂趣。像是總被認為操作繁複的料理課,少了鍋碗瓢盆,老師仍以五感兼具的創意教學,讓學員如臨現場,透過螢幕感受到色香味俱全,在家玩出一手好廚藝。

杜絕防疫破口「變種增殖」 社區自治共同體是出路

「疫情離我還很遠」、「沒那麼倒楣、沒那麼容易感染」,你的身邊也存在對染疫風險心存僥倖的親友嗎?其實,社區防疫破口往往來自於這種心存僥倖的心態,在政府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若要杜絕人們抱持僥倖心理,讓防疫破口「變種增殖」,「社區民主自治共同體」將會是一條出路。

長者停課不停學 疫情期間社區關懷照顧不打烊 

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後,停課不停學不只是家長的目標,對於長輩而言,透過線上課程學習,也舒緩他們在疫情期間的緊繃情緒。長輩們不只自己看影片運動,還能和認識的同學一起上課,老師一一點名時,有的阿公聽到老師喊他的名字,感到被關心,更是感動地快哭出來。

街友悲歌!曝染疫風險卻不在匡列名單 社區關懷員求救無門

在社區感染急速蔓延下,平日早已疲於奔命的社關員,在疫情下更顯崩潰。服務於北部某縣市的社關員佑鈞(化名),近日服務一名因疫情影響,產生輕生念頭的街友,在打了無數通電話,歷經10個單位,卻苦無資源可協助。本應是結合社區、社會與政府的力量而建構的「社會安全網」,卻存在各種漏洞,漏接社會角落裡急需被幫助的人們。

政府、民間跨域攜手 災害回應機制從互信開始

美國時代雜誌《Time》公布了最新一期封面,將2020年畫上紅色大叉,象徵畫掉史上最糟糕的一年。儘管2020年終究會成為過去,但如何集思廣益找尋回應災害的新觀點,卻是當前人類Checklist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基督教芥菜種會日前舉辦「災害研習會議─公私部門跨域的災害回應機制」,邀請公私部門藉由對話、交流等跨域思考,期待未來能群策群力回應災難。

社區互助網絡成戰勝疫情的利器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下,無法群聚,也難以用過去習慣的方式與社區連結,但仍然有其他的行動方式,世界各地的社區能透過互助網絡團結起來,這些行動基於一個簡單的前提:「因為我們生活在一起,應本著團結而非慈善的想法來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