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兒少第二個溫暖的家》
非洲有句諺語說:「要養育一個小孩,需要整個村的力量。」可見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只是父母或單一家庭的事。更重要的是,當家庭失去功能,「讓社區一起來養我們的孩子」就成為弱勢的孩子不被漏接的最佳解方!本次專題帶您進一步觀察政府、企業、社區組織與照顧者們的協作模式,看他們是如何同心協力,讓孩子能在社區好好長大,替每一段曾經令人心疼的故事,寫出勇敢向前的希望篇章。
非洲有句諺語說:「要養育一個小孩,需要整個村的力量。」可見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只是父母或單一家庭的事。更重要的是,當家庭失去功能,「讓社區一起來養我們的孩子」就成為弱勢的孩子不被漏接的最佳解方!本次專題帶您進一步觀察政府、企業、社區組織與照顧者們的協作模式,看他們是如何同心協力,讓孩子能在社區好好長大,替每一段曾經令人心疼的故事,寫出勇敢向前的希望篇章。
糧食的供應一直是國際間的重要議題,疫情期間多國因「封城」而飽受斷糧所苦,烏俄戰爭更是攪亂了全球糧食供應鏈,讓糧食不安全的問題雪上加霜。菲律賓反飢餓協會在食物銀行所支持的社區內建立的好食物農場提供了解方,透過在地農場確保當地的食物供應不斷鏈,不僅讓新鮮食物送達需要的人手中,還能兼顧環保永續、寓教於樂等多重目的。
原本堅信能在台灣這塊土地找到幸福的越南媳婦潘羽姍,曾因為婚姻不如預期,而感到生無可戀。在「走」與「留」之間,最後她決定要透過教育,讓自己更獨立和堅強,而她不僅變得更有底氣,也踏上推展社區文化融合之路,推動新住民資訊與3C數位教育,並成為台越文化的擺渡人。
3D列印孩子的玩具、列印美味的披薩,列印有血有肉的心臟都不奇怪,現在,連社區都能3D列印!世界上第一個3D列印社區在墨西哥落成,讓經濟弱勢居民能擁有平價住所,也解決住房短缺的問題。
瑪雅珮朵是一間在瓜地馬拉的機構,它擅長於利用二手腳踏車為社區帶來進步。那些他們能夠修復的車子,就賦予新生命,成為瓜地馬拉街上的便宜交通工具;那些沒法繼續使 用的腳踏車,就搖身一變,變成腳踏的動力機器。
台灣味十足的金曲歌王謝銘祐驚覺自己年紀已經30好幾,應該為社會做些事,因此在2006年展開音樂另類旅程,他與5個在地年輕人組成「麵包車樂團」,在各大社區、醫院、養護中心、藝文場域及日照中心,免費唱歌給長者聽。
如果生命給你一顆檸檬,你就把它拿來做成一杯檸檬汁吧!(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63歲的汪中仁多年前被診斷出僅剩兩年生命,人生拿到這顆出乎意料的酸檸檬,他不只是用它做成檸檬汁,甚至用音樂感染整個社區,讓社區意外變成一杯繽紛甜蜜的泡泡飲。
知名戰地攝影師Robert Capa曾說: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不夠近。對於從事社區工作的人而言,道理也是一樣的,你必須設身處地了解,使用同溫層的語言溝通,才能了解社區真正的需要,進而整合相關資源和網絡,提升社區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