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更勝補助 青年登場地方創生職業賽

早期許多推動地方創生的人,像是浪人武士,手持一把劍就殺出一片天地,一個人雖然走得快,卻不及一群人走得遠。國發會今年推出的青年培力工作站,跳脫過去「補助」和「輔導」的概念,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彼此串連合作。浪人武士們面對這樣新型態計畫,該如何拋下過往熟悉的工作模式或心態,轉而合作或和解,再且,他們又該如何做,才能讓地方經驗永續傳承。新計畫,新思惟,來看看此次獲選的團隊是怎麼說的吧~

年輕人來真的!不只創生機還要喚醒地方魂

地方創生其中一個目標是促進「島內移民」,然而連根拔除移植他鄉,並非易事。此次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 入選其中的3個團隊,一位是從台南移居恆春,推廣恆春民謠的熱血青年;一位是移居台中市和平區推動部落永續工作,一做就是20個年頭;也有個原在半導體外商公司工作,最後決定返回宜蘭家鄉務農的女孩,從他們的視角中,或許能帶大家一窺這些島內移居的創生工作者,他們的所知與所想。

家醫制上路18年民眾仍不解 醫療群根基不穩難發揮

「我什麼時候才能打到疫苗?」、「我的身體狀況打AZ疫苗會不會血栓?」疫情期間許多民眾都有打疫苗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能由「走在最前、守到最後」的防疫要角──「家庭醫師」為你說明。然而,如此重要的家醫制度,在台上路18年卻仍未普及,許多民眾仍對社區醫療群、家醫制一知半解,生病時仍習慣往大醫院跑,不願意就近就醫,究竟這個現象背後,隱藏哪些問題讓社區醫療群無法發揮實質作用呢?

醫病同心 你找到厝邊好醫生了嗎?

到醫院看病常常等到懷疑人生嗎?苦苦等候3小時,看病卻只花3分鐘。其實看病不一定要到醫院,透過完善的家庭醫師、社區診所及社區醫療群制度,你能在家裡附近看病,不僅省下交通和等候的時間,還能獲得質量更好的照顧。社區醫療群與醫院不僅具有垂直轉診機制,甚至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許多社區醫療群也建立以民眾、家庭及社區為中心的持續性與完整性照護,進一步提供居家醫療的服務。

「天總會光」!社區互助網絡在疫情中陪居民等待天亮

「無論是老萬華人,還是才住一年的新人都很投入,自己家鄉的平安要自己守護。」曾是疫情熱區的台北市萬華區,5月開始,社區居民和店家即與民間組織積極串連,即時回應因疫情帶來的各項難題。另外,投入社區工作逾10年的社福團體基督教芥菜種會也將「芥助網」的功能帶入防疫行動,針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串聯社區共好點,推展「社區防疫共好行動」,支持社區裡的弱勢族群。

高雄新住民清潔服務勞動合作社

勞工當老闆 合作力量大

單親撫養孩子的阿萍,原本在護理之家當照服員,工時長,月薪只有3萬多,轉至第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當照服員,近兩年的年薪都破百萬元。在資本主義當道的時代,關於「勞動合作社」,我們知道的都太少了,勞動合作社有著各式各樣的好處,你既是員工也是老闆,又有志同道合的夥伴與你打拚,一起獲得收入,也能回饋社區,更多勞動合作社的優點以及制度環境的問題,跟著本期社區力專題來一探究竟吧!

合作大於競爭 民主取代威權 勞動合作社實現勞務自主勞動尊嚴

想創業卻擔心資金不夠,一個人打拚又有點孤單,其實有一種方法,能讓你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努力,不需承擔創業的風險,還能獲得集體報酬、分配盈餘,最重要的是還能減少中間剝削,互助合作。來看看「勞動合作社」如何實現勞務自主,並成為弱勢家庭實現經濟自立,脫離社會救助的新武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