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凱瀚

藍凱瀚讓人願意花兩千元 來農村餐桌吃一個故事

一斤35元的花椰菜加上兩斤120元的番茄,在農村,似乎每一樣產品都能被標上價格。但農村的「價值」不只存在於論斤秤兩後的標籤上,更在農夫的職人精神和特有的環境美學被體現。出生於苗栗大湖的返鄉青年藍凱瀚,催生出大湖「返青富民」聯盟,他深知唯有結合眾人之力,才能從產地到餐桌,用「故事力」讓更多人看見農村的價值,也願意重返故鄉。

從生無可戀的越南媳婦到文化橋梁 潘羽姍走入社區成台越文化擺渡人

原本堅信能在台灣這塊土地找到幸福的越南媳婦潘羽姍,曾因為婚姻不如預期,而感到生無可戀。在「走」與「留」之間,最後她決定要透過教育,讓自己更獨立和堅強,而她不僅變得更有底氣,也踏上推展社區文化融合之路,推動新住民資訊與3C數位教育,並成為台越文化的擺渡人。

護守空軍三重一村幕後推手 董俊仁致力眷村文化與社區共融

緊鄰淡水河旁的空軍三重一村,不僅是新北市第一個眷村類型的歷史建築文化資產,也是現在的「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原本面臨拆除的命運,但在三重市民、眷村自治會、在地組織的聯手下,不僅得以保存眷村文化,還成為開放的公共場域,其中幕後的關鍵人物,就是董俊仁。

從土木到文化 黃荻昌跨界尋找在地人的核心價值 

「在地故鄉只是起點,因為鄉愁在哪裡,根就從那裡長出來。」土木博士黃荻昌是個月眉長大的小孩,他擔任「歷史建築『月眉糖廠製糖工場』修復及導覽員,將糖廠的廠舍聚落復原,重建璞真拙美的社區型態,並邀請社區民眾,參加導覽,分享他兒時獨特的糖廠生活記憶。

17年磨一劍 「大內」高手葉媽練就一身社造好功夫

女力投身社造、翻轉在地,是近年來社區的柔性新勢力。早在2003年,台南大內區曲溪里就有一名專職媽媽代夫出征,讓荒涼的社區變成許多團體及學生生態教學的好去處。將近18年,社區兒少、長者、新住民、生態環境、河川保護,都在她的手中迎刃而解。

解放草根力量 李易昆深入社區倡導庶民美學

日頭赤炎炎的七月盛夏,當大家都躲在室內吹著冷氣時,蘆荻社區大學主任李易昆卻載著一台太陽能發電能源教育展示車,走進社區,讓阿公阿嬤了解綠能發電的好處。近兩年,他號召在地居民成立「庶民發電學習合作社」,不僅教導民眾發展綠電,更要發展出公民參與的電力。

移植人生到關西開書店 盧文鈞用分享滋養小鎮居民的靈魂

當實體書店紛紛吹上熄燈號,卻有一個人特地到偏鄉開一間「只交換,不買賣」的書店?別懷疑,這個想法就是來自曾是科技業高階主管的盧文鈞,他卸下過去人人稱羨的工作頭銜,來到新竹關西,實現長久以來的夢想。而這個起心動念,也帶著他開創出一片地方創生的沃土。

羅屋書院羅仕龍 老派建築的創生逆襲

老派約會的必要,老派旅行的必要,老派建築的必要。新竹關西書院羅仕龍從保存老屋出發,深度了解小鎮的發展脈絡,與在地夥伴創造且回應社區需求,聯手打磨拋光關西這顆璞玉。來看看老派建築是如何開啟地方創生的逆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