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旭正:建構社區理想生活 就是我身為建築人的夢想

重創台南的0206震災,當時那位負責媒體應對及協調受難家屬,既溫柔又堅毅的台南市副市長曾旭正,他在校園及社會運動、社區營造、災區重建、建築改革的路上不曾缺席,前年卸下國發會副主委返回南藝大重執教鞭。回顧生命歷程,他說:「建構理想的生活社區及生活方式,這不就是一個建築人的夢想嗎?」30多年了,他仍堅定的走在這條實踐美好社區的夢想路上。

知名畫家里長馬里斯 用藝術打造友善動物社區

高雄豐裕里有一個探索人與動物關係的「動物面具遊行派對」,這個派對以好玩有趣的方式,教育社區民眾「領養不棄養」和「結紮不放養」的概念,2020年超過千人響應,活動推手是畫家里長馬里斯,他運用藝術帶動居民參與友善動物行動,也讓藝術扎根於社區,捲動社區民眾一同挽起衣袖,打造一個人與動物共存共榮的家園。

林秀錦

做社區的光與塩 林秀錦為單親家庭與長者服務的傳愛人生

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的林秀錦,有了自己的小孩後,她相信「不是我自己的孩子教好就好,而是要大家一起好。」因此,她開始關懷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也看見社區中,阿公阿嬤或單親媽媽照顧孩子的辛苦。她在2007年成立光塩生命關懷協會,將社區服務拓展至宜蘭多個區域與部落,服務當地的長者與單親家庭,成為社區中難得的正面能量。

社區健康營造推手游伯村 半百後的導覽人生

20多歲的第一人生過的跌跌撞撞,30歲後的第二人生又活得汲汲營營,那麼到了50歲的第三人生,又該如何才能活得更有智慧又自在呢?這個答案,社區健康營造的重要推手──前國民健康局衛生教育中心主任游伯村最清楚。退休後的他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擔任導覽志工,同時也以公民記者的身分,作生態、眷村、部落、環境生態及動物保護……等社區議題的相關報導,這些付出讓他更覺察生命變化,也啟發人們開始關懷周遭的環境。

打造秀姑巒溪旁的河邊教室 馬躍.比吼帶孩子用族語開啟回家的門

一個人失去語言就彷彿失去了靈魂,他將忘記自己是誰,從何而來。出生自花蓮玉里春日阿美族部落的馬躍.比吼認為,第一個使用的語言會決定孩子回答「我是誰」,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因此在2019年他決定回到秀姑巒溪旁,打造一個「全美語」的河邊學習空間,以土地當黑板、大樹當溜滑梯,教導部落的孩子學習自己的母語,也延續族群的歷史、傳統和記憶。

對土地信守承諾 布農族人阿力曼扎根部落創無牆博物館

2003年某一天,當時44歲的布農族人阿力曼站在台東鸞山部落的一處平台上,俯瞰遠方的鹿野溪和高台,曾經這裡的每一棵樹,每塊粗糙的石頭,每朵不起眼的小花都能帶給他無比的平靜,但這天有點不一樣,阿力曼需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這個決定不只關係著自己,也牽動他的家族及部落的未來。

全國成

勇氣X堅定X專業 全國成社區防救災推手

921地震對於台灣既是災難也是「祝福」,地震後,越來越多人發現落實防災必須由社區做起。芥菜種會社會救助處處長全國成即是社區防救災重要推手,他積極投入建構社區防災安全支持網絡,培訓防災種子師資及青少年防災志工,帶領民眾認識災害預防的作法,為全台社區織出抵禦災難的安全網絡。

葉宏信

里長伯葉宏信 用服務交換"揪感心"的社區故事

總是能把故事說得活靈活現、生動活潑的「說故事里長」葉宏信,在高雄市茄萣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7年來儘管里政業務繁忙,他仍持續到學校及聖公會說故事給小朋友聽。除了說故事外,葉宏信對於社區裡的疑難雜症也相當上心,舉凡車禍、財產糾紛、詐騙、鄰居吵架等等,他都親力親為協助處理。這些年下來,他相信這些服務及幫助,都是地方上最佳的無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