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實習媒體觸角深入社區 以社區媒體之姿在地實踐

大學近年為新聞業帶來嶄新力量,校園實習媒體轉向社區發展,也能突破主流媒體的限制,為地方發聲,留下彌足珍貴的紀錄。長榮大學因大學實踐計劃的推動,師生進入當年寶來災區,紀錄10年的重建過程;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創辦的《生命力》報導在地面對迫遷危機,帶出強大的公民力量。除了採訪、報導,大學實習媒體進入社區,還為社區和師生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雙龍部落的觀光哀歌──部落觀光只賣景點行嗎?

2020年南投縣雙龍部落的「七彩吊橋」啟用後,短短3個月吸引超過10萬人次造訪,大批遊客的湧入,非但沒有讓地方觀光產業變得更加活絡,反而帶來垃圾、私闖民宅等問題,對當地人生活產生衝擊。對於部落居民而言,七彩吊橋通向的並非是五彩斑斕的未來,更像是一場蒙上一層灰的可怕惡夢。

我賣的不是景點,部落觀光可以這樣玩!

「為了錢,你願意連尊嚴一起販賣嗎?」部落觀光產業的發展,看似為部落帶來收入,然而,這卻是一條「文化主權」的血淚之路,部落傳統文化走上商品化之後,有時販售的不只是遊程,文化尊嚴更是一同被拋售。部落觀光是文化結合經濟的事業,投入部落觀光產業超過20年,來自花蓮阿美族的Lalan Unak和今年甫成立部落生態文化旅遊公司的太魯閣作家Apyang Imiq,對於如何兼顧商業利益與傳統文化,他們仍繼續地進行自我的對話與反思。

沒天災,社區就安全嗎?

2021年6月美國佛羅里達發生震驚全球,建築物自行倒塌的災難,10月時台灣高雄城中城大樓,則發生戰後史上死亡人數第二多的建築物火災。儘管眼下沒有天災,立即危害社區居民和財產,但社區也未必如我們想像的安全,從建築物、公共設施、管理制度到社區防災演練等層面,都更需要仔細檢視與盤點,為社區打造更安全無憂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究竟社區公共安全要從哪裡著手?又該如何集聚社區之力,邀請左右鄰居一同來努力?所有解答請點閱《沒天災,社區就安全嗎?》

撲滅城中城大火後 社區如何看這片劫後餘燼?

一把惡火燒出天人永隔,燒出數個破碎的家庭,更燒出弱勢者的居住危機。平時社區面對颱風、地震、水災和土石流總是戰戰兢兢,但除了自然災害外,社區中因公共設施、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災害,也正虎視眈眈伺機而動。城中城大火撲滅後,除了檢討公共安全法規、消防法令外,社區該如何裝備自己,自主防災更結合社會安全網絡。

零天災時更應提升防災意識 社區隱藏危機你看到了嗎?

城中城大火後,全台社區彷彿被敲響一記警鐘,人們突然驚覺,在無天災的太平盛世裡,更需要保持高度的防災意識,尤其老舊社區存在不少老舊電線、公寓扶手不穩或電燈不亮等問題,這些看似無大礙的問題,有時卻成為釀成大災的罪魁禍首。社區力此次親自走訪台北南港的久如社區與關注文化資產防災的大葉大學,了解他們如何就各自地域的特色,建構出社區的防災心法。

青年,創什麼生?

都市像黑洞吞噬一切,年輕人湧到都市掏金,留下偏鄉急速凋零。有一群反其道而行的年輕人,選擇在他處落地生根,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離開都市,才能看到不同的風景。這群年輕人入選今年的國發會 青年培力工作站,在生活的茶米油鹽醬醋茶中,他們的地方創生要如何突破過去的框架,玩出新火花,創造新生機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創生還是競爭?地方歹戲青年要改寫!

江湖在走,眉角要懂!創生在做,心法要有!地方創生今年邁入第三年,面對地方創生各種現象,感覺心很累嗎?其實你並不孤單!此次社區力採訪地方創生的青年工作者,聊聊他們一路走來看見的問題,這其中有的是「割稻仔尾」,人家辛苦打拚,他爽爽收割;也有努力廣結善緣「食果子拜樹頭」,卻屢屢被人「洗面」,看盡世態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