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 公約保障 制度環境卻不友善 勞動合作社在台路 還遠迢迢
儘管憲法明文規定「合作事業應受國家之獎勵與扶助」,但台灣的合作事業卻是長期受到忽略,反觀大企業若缺地、缺電,政府會想辦法,並給予賦稅優惠,其他社企、社創或中小企業也有很多獎勵措施,唯獨沒有資本的勞動合作社,不僅沒有獎勵,連融資、低利都毫無資源給予。
儘管憲法明文規定「合作事業應受國家之獎勵與扶助」,但台灣的合作事業卻是長期受到忽略,反觀大企業若缺地、缺電,政府會想辦法,並給予賦稅優惠,其他社企、社創或中小企業也有很多獎勵措施,唯獨沒有資本的勞動合作社,不僅沒有獎勵,連融資、低利都毫無資源給予。
「一個人絕望時,只要有條無形的線,他就找得到上岸的路。」勞動合作社除了聚集有共同理念的人,一起工作,也成了一條無形的線,將社區中被困難淹沒的人們拉回岸上。智立勞動合作社 2015年 將思覺失調病友納入合作社的「準社員」,陪伴病友們透過工作,培養韌性的社會適應力,並創造支持弱勢社群的社區經濟模式。基督教芥菜種會的新住民清潔服務勞動合作社,則無償地投入社區關懷行動,與社區形成「水幫魚、魚幫水」關係。
6月初,政府各部會雖因應疫情陸續提出紓困補助,但仍有一些族群無法獲得幫助,其中,尤以社區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然而,關於紓困補助,「菁寮無米樂社區」和「寶來人文協會」倒是不約而同地認為「這不是補助金的問題,領補助能撐多久?我們想的是疫情何時能解封?快讓營運恢復、讓產業永續!」
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後,停課不停學不只是家長的目標,對於長輩而言,透過線上課程學習,也舒緩他們在疫情期間的緊繃情緒。長輩們不只自己看影片運動,還能和認識的同學一起上課,老師一一點名時,有的阿公聽到老師喊他的名字,感到被關心,更是感動地快哭出來。
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忙得昏頭轉向,社區關懷訪視員的工作量也是不惶多讓。在眼下醫療量能十分緊繃的狀況下,許多精障者無法至醫院就診,也因疫情規定,社關員無法家訪,僅能以電話訪談,請家屬以線上掛號、視訊問診的方式進行,使社關員的工作面臨重大考驗。在非疫情時期社安網本具不少舊問題,尚待解決,現又因疫情增添新問題,再再暴露社安網存在與實務脫節的困境。
在社區感染急速蔓延下,平日早已疲於奔命的社關員,在疫情下更顯崩潰。服務於北部某縣市的社關員佑鈞(化名),近日服務一名因疫情影響,產生輕生念頭的街友,在打了無數通電話,歷經10個單位,卻苦無資源可協助。本應是結合社區、社會與政府的力量而建構的「社會安全網」,卻存在各種漏洞,漏接社會角落裡急需被幫助的人們。
一個和諧共融的社區到底由誰來打造?是政府部門、房產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還是管委會?錯!以上答案都不對!作為社區的真正居住者,你們的想法、創意與意見至關重要,眾志成城,打造百分百理想社區的可能性,就是從每個居民開始! 生活即設計,設計即生活,社區生活,居民如何玩出創新設計?來看看本期社區力製作的專題《社區生活,居民一起玩設計!》,教你玩出腦洞大開,別出心裁的社區設計!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說:「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社區工作者則說:「在社區,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社區中有關人的問題百百種,許多看似無解的問題,運用創意思考加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透過「社區設計」這項工具,往往能將各式疑難雜症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