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組織站出來—在社區中接住邊緣的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搖籃,當家庭失去功能,就需要社區一起來協作。「讓社區一起來養我們的孩子,」有了這種生命共同體的信念,就不怕弱勢的孩子被漏接。不管是芥菜種會的以樂家園,或是小草書屋,都在示範一種更積極照顧社區中的弱勢兒少的方式,不只提供孩子第二個家,更伸手解套纏住原生家庭的問題。

政府、企業伸援手—讓孩子在社區中好好長大

不論是高風險和創傷兒少的社區安置,或社區中本來就需要照顧的弱勢兒少,要讓社區成為孩子的避風港,需要政府、企業伸援手,才能讓孩子在社區中好好長大。閱讀本文,看芥菜種會的「類家庭」方案如何透過凡事以孩子為優先的照顧設計,幫助身心受創的孩子;台北市南港的久如社區發展協會,又是如何在社區中打造孩子們的第二個家。

社區幸福力大調查:幸福感取決居民參與度,而空間像橋和門窗,讓人想探索社區

基督教芥菜種會研發團隊在2021進行《社區幸福力大調查》,根據結果顯示,社區中人與人的連結度和「幸福感」密不可分,且有高達86.7%的居民有意願服務社區,但只有48.8%的人有實際行動的經驗。如何在社區創造共好共榮情境,讓居民更願意參與社區事務,「空間」是經常使用的手法或必要的資源條件……

社區力灑下傳播種子 辦課程帶社區記者實作體驗

就像學了游泳哪有不下水的道理,學習社區新聞採訪寫作也是,只有真正走到地方場域,才能學習到社區記者該有的技能。基督教芥菜種會自媒體《社區力點線面》努力推動「社區記者培力計畫」,12月冬日暖陽露臉的上午,參與的學員來到社區,開始他們的採訪初體驗。多數的採訪寫作課程往往只有課堂教學,少有實際演練,「社區記者培力計畫」理論及實務兼具,陪伴學員第一線走進社區,關心社區事務並進行報導,也讓傳播的種子在社區逐漸萌芽。

幫91歲阿嬤量血壓 里長呼籲鄰里互助關心長者

社區不只是個概念與空間,更是長者們能在地安老的家,左鄰右舍則是家的成員,在社區,有人照護與關愛長者,還有各項課程和活動,讓居民和樂融融在一起。《社區力點線面》推出的「社區記者實作班」,由專業的老師帶領學員親自前往新北市蘆洲區仁義里,用社區觀察員的視角,記錄社區中鄰里互助的美好。

合作大於競爭 民主取代威權 勞動合作社實現勞務自主勞動尊嚴

想創業卻擔心資金不夠,一個人打拚又有點孤單,其實有一種方法,能讓你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努力,不需承擔創業的風險,還能獲得集體報酬、分配盈餘,最重要的是還能減少中間剝削,互助合作。來看看「勞動合作社」如何實現勞務自主,並成為弱勢家庭實現經濟自立,脫離社會救助的新武器吧!

勞動合作社與社區共生 解套社會問題帶動善循環經濟

「一個人絕望時,只要有條無形的線,他就找得到上岸的路。」勞動合作社除了聚集有共同理念的人,一起工作,也成了一條無形的線,將社區中被困難淹沒的人們拉回岸上。智立勞動合作社 2015年 將思覺失調病友納入合作社的「準社員」,陪伴病友們透過工作,培養韌性的社會適應力,並創造支持弱勢社群的社區經濟模式。基督教芥菜種會的新住民清潔服務勞動合作社,則無償地投入社區關懷行動,與社區形成「水幫魚、魚幫水」關係。

我發聲故我在 社區媒體不容淹沒的在地之聲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地球。」社區媒體的聲量雖然不如主流媒體大,但如果找到施力點,社區媒體即能開展出撥亂反正的可能性。儘管如此,社區媒體往往受限於資源與人力,面臨無法長久經營的窘境,在國外,政府設置公共基金協助社區媒體,民間企業、非政府組織等第三方單位也不遺餘力貢獻資源,反觀國內,如何促成政府或民間支持社區媒體,仍需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