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疫情衝擊 社區食物銀行迎戰舊挑戰新議題

避免浪費與救助飢餓是社區型食物銀行的兩大核心宗旨,疫情期間,儘管食物與人力的募集大受影響,但這些食物銀行仍堅守岡位,想方設法解決疫情造成的問題,像是發展出「迷你食物銀行」,或是從當地網路社團募集資源,促使更多的社區廠商與民眾加入,也回應在地弱勢居民的需要。

疫情危機使糧食需求遽增 全球食物銀行救社區免飢餓

2020年來到下半年,國際疫情危機仍尚未解除,除了健康的顧慮,基本溫飽更成了生活的大難題,截至今年5月,全球44個國家的食物銀行服務需求增長了50%至100%,幾乎所有的食物銀行都表示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幫助受疫情衝擊的弱勢社區。

飢餓比疫情更恐怖 食物銀行緩解非洲糧食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非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民眾可能會在3至6個月內從數千人激增至1千萬人,發出警訊。麥肯錫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有1.5億非洲人的工作或收入在此次疫情中面臨危機。對於大多數非洲人而言,面對飢餓的恐懼,還遠大於新冠肺炎所帶來的威脅。

避免食物浪費 糧食捐贈立法很給力

「全球食物捐贈政策地圖」是一個為期兩年的合作項目,將繪製影響15個國家食物捐贈法律和政策的相關地圖。除了提供比較性的法律分析外,該項目還就如何改進法律和政策,以增加糧食捐贈及減少食物浪費等問題,向夥伴國家提供最佳作法和指引。

不只集氣還要集力! 地球村零飢餓 全球食物銀行網絡連結大家一起來

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已經成功連結30個國家的食物銀行,並每年對新成員進行認證。認證會員是值得信賴的社區合作夥伴和領導者。為了獲得認證,食物銀行的專家將會進行嚴格的評估,以確保受助者獲得安全處理過的營養食物,且社區合作夥伴可以從當地食物銀行獲得優質的服務。

搶救醜食大作戰 消除從農場到餐桌的糧食浪費

自古以來,人們對「美」的追求從未減少過,也造就不同領域,有包羅萬象關於「美」的闡述。但在糧食的世界中,「美」卻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大災難。人們將許多品質良好的蔬菜水果,一股腦兒地送進了垃圾掩埋場,只因這些食物並不符合「人類美學標準」??如何搶救這些食物,餵飽一個個面黃肌瘦的人,成為全球性的挑戰。

愛在客家庄 詹翠英從心所欲關懷社區

目前擔任客家宣教中會中原長老教會執事、基督教芥菜種會認養童專管員的詹翠英,其家族就是從新竹移居中壢的客家人。客家人有著「硬頸精神」,就是刻苦耐勞、勤奮、獨立及不屈不撓等特質。詹翠英擔任認養童專管員,透過村里長得知有需要的弱勢家庭,逐一盤點訪視並提供資源,目前接受關懷的人數約有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