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部落長者打頭陣 為疫苗施打穩軍心

從5月18日三級警戒以來,電視新聞的播送堆疊,導致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部落族人心生懼怕,病毒沒有進到部落,恐懼卻直抵人心。第一波AZ疫苗在台灣各地開始施打,第一批施打對象就是80多歲的老人家。然而,疫苗出現並沒有強心針的效果,反讓族人感到擔憂,從原鄉的低施打率,可見族人的抗拒。

打造秀姑巒溪旁的河邊教室 馬躍.比吼帶孩子用族語開啟回家的門

一個人失去語言就彷彿失去了靈魂,他將忘記自己是誰,從何而來。出生自花蓮玉里春日阿美族部落的馬躍.比吼認為,第一個使用的語言會決定孩子回答「我是誰」,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因此在2019年他決定回到秀姑巒溪旁,打造一個「全美語」的河邊學習空間,以土地當黑板、大樹當溜滑梯,教導部落的孩子學習自己的母語,也延續族群的歷史、傳統和記憶。

對土地信守承諾 布農族人阿力曼扎根部落創無牆博物館

2003年某一天,當時44歲的布農族人阿力曼站在台東鸞山部落的一處平台上,俯瞰遠方的鹿野溪和高台,曾經這裡的每一棵樹,每塊粗糙的石頭,每朵不起眼的小花都能帶給他無比的平靜,但這天有點不一樣,阿力曼需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這個決定不只關係著自己,也牽動他的家族及部落的未來。

以傳統生活哲學為靈感 部落食銀發展適地適人的服務

據內政部2019年統計,全台原住民人數約為57萬,佔總人口比例2.4%。雖然人數不多,但原住民許多特有的文化與漢人相異,即使同為原住民,徙居都會區的原民與部落原民的生活型態上可能大相逕庭,在一般的食物銀行裡針對其各自的需要,也必須更細膩的設計規劃。因此,近幾年台灣開始興起若干原住民食物銀行,專門針對原住民族群獨特的處境提供救助與培力。

回應長照2.0──從社區部落長者的故事說起

有人說,照顧是一個黃昏的情感行業,也是一個交換生命的歷程,我們都會是照顧者,有天也會變成被照顧者。因此,如何讓長者留在熟悉的社區中獲得完整照顧,是許多人對未來的美好想像,各項福利政策的制定,是否真能幫助長者積極融入社會,過有意義的生活,這將是許多人的需求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