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aleng

從5月18日三級警戒以來,電視新聞的播送堆疊,導致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部落族人心生懼怕,病毒沒有進到部落,恐懼卻直抵人心。第一波AZ疫苗在台灣各地開始施打,第一批施打對象就是80多歲的老人家。然而,疫苗出現並沒有強心針的效果,反讓族人感到擔憂,從原鄉的低施打率,可見族人的抗拒。

屏東縣來義與春日兩地的疫苗施打率不斷墊底,75歲以上的vuvu(註一)疫苗施打率只有11-12%,到底要不要為vuvu打疫苗,成為部落關心的事。實際走訪部落,從已經打完第一波疫苗的vuvu們身上,看見部落Line群組長輩談及的疫苗副作用,像是發燒、感冒、頭痛等症狀,似乎沒有出現在他們身上。

「vuvu 妳已經打疫苗了嗎?」

「對啊!我早上打了!」

vuvu指著她打完針的手臂上方,那露肩設計的衣服很可愛,打針應該很方便!

vuvu露肩設計的衣服,打針很方便(照片來源:Valeng・部落報)

「聽說現在很多vuvu都不敢打!妳不怕嗎?」

「我媽媽打了都沒事,沒有頭痛也沒有發燒,所以我就去打了,你看,我現在也沒什麼事呀!好像其他痠痛也都好了耶!」

另一位施打疫苗的李百花vuvu,正在她家門口一針針勾編sigau(麻繩包),「na ‘icepu nagan sun ui, inika masezam a sun?(妳已經打完針了,有發燒嗎?)」「neka!nauaqan a en(我沒事,我好好的)。」vuvu用族語說,她頂多手臂有點痛,沒其他症狀。眼前意氣風發的vuvu已經89歲了,她有如雨後天晴的光芒,帶給大家正向的能量。

近90歲的李百花vuvu施打疫苗一週後完全沒有不舒服感,精神抖擻地在編sikau(照片來源:Valeng・部落報)

陸續受訪的vuvu何月美的家人和林時吉夫婦,從他們的分享得知,疫苗似乎沒有帶給vuvu們太多副作用,他們繼續著自己的日常。林時吉vuvu特別強調,還是要看每個人自己的狀況,讓醫生去做專業的評估。他接受訪問時剛注射完疫苗,身體沒特別異狀,他望著室內喊叫王桂菊vuvu也出來聊聊,王桂菊是注射疫苗的第一批,離施打至今已經一段時間了,她說:「都沒怎樣,第一天到現在沒什麼不舒服。」

訪談隔兩天,碰巧是隔壁七佳村打疫苗的日子,在力里國小風雨球場,看到醫護人員忙進忙出,從vuvu們報到、醫療知識宣導、施打疫苗,每個流程都戰戰兢兢,片刻不得休息。七佳的護理長趙秀英提到屏東原住民鄉打疫苗的情況,面對偏低的疫苗施打率,她也感到挫折,平地阿公阿嬤搶著打疫苗,但很多原住民鄉的vuvu卻在最後關頭放棄施打機會,實在有點可惜。

春日鄉力里國小風雨廣場施打疫苗現場(照片來源:Valeng・部落報)

主要是因為有慢性病,害怕疫苗的後遺症,但其實慢性病的病情,如果平常有穩定控制,基本上打疫苗不需要太過於擔心。護理長也表示,有慢性病的老人家,對新冠肺炎反而需要有抵抗力,施打疫苗的現場,也會有專業醫師做施打前的身體狀況評估,能早點打疫苗,就能早點對病毒有防護力。

在屏東原住民鄉的護理團隊,每天穿著全套防護衣,在第一線為疫苗施打而忙碌,乘載著部落的健康與安穩,所承受的壓力遠超過大家的想像。vuvu們放棄打疫苗固然可惜,但醫護人員還是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只能在施打過程中,努力不浪費珍貴的疫苗。在洶湧的疫情面前,只能期盼護理團隊的用心,加上社區居民的積極配合,大家一起讓這次疫情早日落幕。

施打疫苗的第一線護理人員在大熱天忙進忙出(照片來源:Valeng・部落報)

或許部分對疫苗的恐懼,也是來自新聞媒體的過度渲染,從實際探訪部落完成疫苗施打的vuvu們分享,結果並未聽說有什麼不適的反應,確實是一則則可以借鏡的經驗。期盼vuvu們的回應,也能發散到各部落,讓大家再拾起多一點點的勇氣與理性,朝我們熟悉的正常生活持續邁進。

 

註一:vuvu是祖父母輩與孫子女輩的互稱。


【Valeng・部落報】

Valeng(醃肉)是排灣族pumaqumaq群日常生活的佳餚。冰箱發明之前,天然食材保存不易,為了讓豬肉能夠長期保存,族人會將鹽巴均勻塗抹在肉材上,並將多片豬肉層層堆疊在密封的容器,放置兩週後補上水分,再放置一週後,直到香味溢出表示肉質已熟成。隨著食材保存方法的進步,祖先流傳至今的技術與記憶逐漸薄弱,連帶年輕族人對Valeng的印象也趨向模糊,甚至僅聽聞卻無食用經驗,更別談製作方式。

本刊取名為《Valeng・部落報》,乃用製作醃肉的理念,以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為出發點,發散到周遍各部落,紀錄與保存身處的薪火,以文字臨摹地方的情感,傳遞祖先文化永續的精神,有如老人家用鹽巴均實塗抹在肉材上,將現代與過去的文化與生命,永續流傳到世人的口腹之中。

 

▸▸捐款支持▸▸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