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社區當個永續旅人 玩一場負責任的旅行

氣候變遷的衝擊使人們正視環保永續的重要性,曾經蔚為主流的報復性旅遊已被一種對土地與環境、在地生態更正向的消費態度取代,比起過往純粹消費在地資源的觀光方式,走進社區當個永續旅人,玩一場「負責任」的旅行,已成為更好的選擇。閱讀本文,看看永續旅行如何融合經濟力、文化力、教育力、社造力,用行動刺激在地翻轉,帶動社區永續發展,創造出更多旅行的意義。

屏東部落長者打頭陣 為疫苗施打穩軍心

從5月18日三級警戒以來,電視新聞的播送堆疊,導致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部落族人心生懼怕,病毒沒有進到部落,恐懼卻直抵人心。第一波AZ疫苗在台灣各地開始施打,第一批施打對象就是80多歲的老人家。然而,疫苗出現並沒有強心針的效果,反讓族人感到擔憂,從原鄉的低施打率,可見族人的抗拒。

疫起撐過去 西雅圖南方社區互助網絡擊敗糧食危機

位於西雅圖南方的「南方公園社區」,有著相當熱絡的社區交流,因為新冠病毒席捲美國,州長頒布的「就地避難令」,讓社區活動戛然而止,社區居民同時因疫情造成的糧食不安全,苦苦掙扎,有的人失業了,有的人無家可歸。好在,這個社區有強烈的團結精神,當地的餐廳、企業、地方組織和社區居民都同心協力,回應糧食不安全問題,讓社區能迅速重返正軌。

不消極等待救援 社區產業儲備能量勤練永續心法

6月初,政府各部會雖因應疫情陸續提出紓困補助,但仍有一些族群無法獲得幫助,其中,尤以社區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然而,關於紓困補助,「菁寮無米樂社區」和「寶來人文協會」倒是不約而同地認為「這不是補助金的問題,領補助能撐多久?我們想的是疫情何時能解封?快讓營運恢復、讓產業永續!」

疫情下的小農 在CSA社區支持農業中找到生路

2020年3月起美國發布就地避難令,導致許多餐廳歇業,農民的作物也面臨難以銷售的問題,但在看似危機的情況下,社區支持農業卻為農民帶來一線生機,新的草根網絡逐漸形成,消費者能吃到產地直送的新鮮蔬果,也讓因疫情發愁的農民,找到存活的機會。

長者停課不停學 疫情期間社區關懷照顧不打烊 

在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後,停課不停學不只是家長的目標,對於長輩而言,透過線上課程學習,也舒緩他們在疫情期間的緊繃情緒。長輩們不只自己看影片運動,還能和認識的同學一起上課,老師一一點名時,有的阿公聽到老師喊他的名字,感到被關心,更是感動地快哭出來。

雙北社大因應疫情展現正能量 社區學員線上線下防疫不缺席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台北市、新北市對於社區大學各採正常開課、延後開課的不同作法。台北市社大主張,與其讓學員到處流竄,不如照常開課,但努力做好防疫措施;延後開課的新北市社大仍在觀望,等待清明節假期後視疫情狀況再作評估調整,停課期間,各社團仍以線上互動來關心「鬱卒」在家的學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