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社大有機休閒農藝社 邀在地居民田邊同樂
如果說飲食餵飽了飢餓的身軀,那麼耕種則是找回人們與土地失落的連結。基隆社大有機休閒農藝社近年投入推廣環保與食農教育,鼓勵民眾捲起褲管,挽起袖子,享受自耕自食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農友們不僅能享受健康的食材,也能將收成的蔬果送到在地的安養中心,以農作參與公益。
如果說飲食餵飽了飢餓的身軀,那麼耕種則是找回人們與土地失落的連結。基隆社大有機休閒農藝社近年投入推廣環保與食農教育,鼓勵民眾捲起褲管,挽起袖子,享受自耕自食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農友們不僅能享受健康的食材,也能將收成的蔬果送到在地的安養中心,以農作參與公益。
青田七六響應「微笑愛鄰舍,拉近心距離」,與基督教芥菜種會合作,參與「2021第三屆芥助網鄰舍節」。在這個串聯全台社區的活動中,青田七六推出「老屋導覽」,帶民眾深入認識坐落在「台北最美一條街」的「青田七六」。
巷弄裡的越南河粉飄出陣陣的香氣,東南亞各式雜貨陳列在架上,這些料理和雜貨都悄悄透露:新住民母國文化,已扎根於台灣這塊土地。新住民不僅帶來異國的文化,也在各自的社區中,參與各式公共事務,提供社區醫療照護,甚至成為文化大使,從事語言教學和文化交流。在台灣這片多元平等的沃土上,來看看新住民如何為社區種下五彩繽紛的花朵吧!
1990年代後,台灣男性娶外籍女性人口暴增,依據內政部移民署公布資料顯示,至2018年12 月底外籍與大陸配偶(以下統稱新住民)在台總人數已超過54萬3,807人(註一)。新住民因跨國婚姻移居來台,面對生活適應、及社會刻板印象與歧視。30年過去,新住民不僅融入台灣社會,更深耕社區。嶄新樣貌,需要拆掉圍籬、敞開心胸,才能瞥見晴天。
新住民在克服生活習慣、語言差異和文化衝擊後,越來越多新住民不僅愛護自己家人,也將關懷的觸角伸及社區,社區裡大小事務:巡邏巷弄、關懷獨居長者、社區防災或避難,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來看看台灣首位外籍鄰長和陸配里長公共參與的心路歷程吧!
為完善社區整體照顧體系,讓老有所「依」,政府陸續盤點閒置空間布建居家與日照中心。除了硬體設施外,長照人力不足仍未改善,為解決人力問題,衛生福利部鼓勵新住民、原住民、二度就業婦女、中高齡者共同成為社區長輩守護員,新住民開始接受訓練,投入社區護老行動,創造良善美好社區而努力。
語言可以是藩籬也能是橋梁,來自越南的社工員馮玉芳,在學校和社區中,以流利的中文分享新住民的生命故事;而同樣來自越南的明新科技大學教師鄧氏秋恆,則長年教授民眾越南語並推廣越南文化,兩人不約而同成為社區中優秀的文化大使。
如果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麼台灣社區最迷人風景就是風格歧異的獨立書店。這些書店以書本為主體,跨界發展出五花八門的社區工作服務:長照服務、社區托育或小農市集,並將各式各樣議題帶入社區,拓展社區居民的眼界。 有人說:「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在疫情肆虐下,台灣書業產業鏈都受到衝擊,但社區裡仍有不少獨立書店,努力地在傳遞知識聖火之餘,以更貼近情感、創意滿分的方式,積極回應居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