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共餐如何做 雲林龍潭村村民示範公民參與共同決議
武漢肺炎疫情陷入全球烽火,雲林縣農業型龍潭村村長與多位共餐自治委員選在3月23日的共餐時間,召開「龍潭村共餐臨時大會」,請全體用餐者共同參與討論,並決議是否暫停共餐。
武漢肺炎疫情陷入全球烽火,雲林縣農業型龍潭村村長與多位共餐自治委員選在3月23日的共餐時間,召開「龍潭村共餐臨時大會」,請全體用餐者共同參與討論,並決議是否暫停共餐。
在強調綠色路權的21世紀,我們不禁思考,使用了大片面積的道路,難道只能供車輛使用?是否還能有其他用途?在英國布里斯托,居民可以向政府申請封路一段時間,讓孩子在馬路上自由玩耍,這類活動稱為「街頭遊戲」。
「不老夢想125號」在1945年由臺中市政府接收做為市長官邸使用,2016年再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接手整修經營,作為銀髮族文創和社會參與的基地,空間使用包括了餐廳、公益文創商店、展覽、長期照顧據點和咖啡廳等多元功能。
30年前返鄉青年塩田直紀,實踐「半農半X」理念,以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一邊以農作供給生活所需,一邊發揮天賦參與社會事務,不但減少氣候變遷、糧食及物欲所帶來的生活困難,也影響許多人回到鄉下幫助地區活化,更讓自己的家鄉成了聞名國際的旅人嚮往之處。
「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於2020年農曆初二舉行新春開園活動,原空軍三重一村60、70位居民受邀回娘家,一起拜年、合照及觀賞德勝醒獅團雜耍技藝表演,場面熱鬧溫馨。主辦此項活動的新北市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科長徐蕙表示,由於過去大家的努力,使眷村完整的被保存下來,讓眷村的歷史記憶可以流傳下去。
老七佳石板屋聚落(Tjuvecekadan排灣族的稱呼)位於屏東縣春日鄉境北方,海拔高約570公尺,有近50幢石板屋,為排灣族現存傳統石板屋聚落保存最完整的地方。2009年2月18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將「屏東排灣族石板屋聚落」列入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一群被迫拆遷的社區居民,從組成自救會「塭仔圳反迫遷連線」,經歷4年多的抗爭,終於將住了半世紀的家園保留下來;他們將街頭抗爭運動轉化為服務在地的正能量,在美華新村狹窄的巷弄裡封起街道,以「展開新ㄟ人生!鬥陣揪塭厝邊!」音樂晚會暨靜態展,宣告成立「新北市塭仔圳在地服務與發展協會」。
台灣於2019年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其中公務員參與計畫及認養故鄉,是提出的推動策略之一,在日本山形縣高畠町,有一位身為公務員同時也是青年的市公所主任,日前受邀至台南,分享擔任地方公務員推動地方創生的經驗。他說:「地方創生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地方的事就是我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