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桃園(東海大學退休教師)

延燒三個月,武漢肺炎疫情陷入全球烽火。雲林縣農業型龍潭村,人口外移加高齡化,防疫期間除了收購洋蔥、蒜頭的盤商和水利工程人員,鮮少看見外人到來,恍若孤村,卻因此呈現抗疫優勢。然而此次清明節連假,來自外鄉、海外的返鄉潮,加上傳來雲林出現兩個武漢肺炎確診案例,突然讓大家神經緊繃,村民黃國賢就建議他在大陸經商的兒子清明節時乾脆別回來了。

共餐自治委員黃國材參考多位村民的反映,提出「共餐是否應因應疫情暫停」的議題。村長與多位共餐自治委員共商後決定,就在3月23日的共餐時間,召開「龍潭村共餐臨時大會」,請全體用餐者共同參與討論,並決議是否暫停共餐。當天11點半用餐開始,村長先表示因疫情緊張,以後會加發每人兩片口罩,進場時要戴,吃飯時再拿下,請村民確實遵守;接者請鄉親們決定,共餐要不要繼續?或者改成送餐?抑或自己領餐回家吃?

雲林縣農業型龍潭村,人口外移加高齡化,鮮少外人到來,恍若孤村。(照片來源: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村長表示,擔心大家帶餐回去吃,以後就不肯再出來了,如此一來便失去共餐的意義,本來希望大家每天出來吃頓飯,可以聯繫感情,互相關心,不會漸漸有人被遺忘。村長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鼓勵大家勇於發言,他說:「這麼重要的事,不要只是委員會決定,大家要說出自己的想法。」經過這樣的參與過程,最後初步舉手通過,要繼續吃這頓午餐。

雖然大多數人都希望共餐能繼續,但仍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例如「防疫事大、謹慎為先」等的意見。村民黃合和首先表示,台商台胞返鄉掃墓帶來的群聚風險不可小看,建議還是暫停共餐。共餐自治委員丁聰則提出「要兼顧全民防疫,也不讓共餐的熱度冷卻」的主張,試圖在不同意見中找到共通點。

防疫確實重要,但究竟該停多久?半個月?一個月?為此,共餐參與者眾論紛紛,討論過程中,村長也不斷邀請每位村民盡量多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結合清明返鄉潮加上自主管理的15天期間,這樣就從4月1日起暫停15天,恢復之後餐桌間隔再加大,這樣大家覺得如何?」經過一番討論,最後決議到三月底為一個段落,4月1日至4月15日停止共餐,恢復共餐之後,要將餐桌間隔加大。

村長召開「龍潭村共餐臨時大會」,請全體用餐者一起討論決議是否暫停共餐。(照片來源: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積極主動而不是被動的個體,可以增進團隊合作,這是雲林縣參與式預算民主協會與龍潭村共餐自治委員會的共同理念。以平均年齡落在65歲、高度老化的龍潭村作為實踐的第一步,村長的洞見支持著大家的行動。他說:「老人,不是只能等待照護的社會包袱,而是有待發掘的智庫」。

 

 

 

長著積極參與,成為「老人,不是只能等待照護的社會包袱,而是有待發掘的智庫」這句話的實踐。(照片來源: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此篇文章由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授權,經本站編輯後刊登。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

「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由一群雲林積極公民組成,希望在雲林推動謂之為台灣民主治理新趨勢的參與式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