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們能在偏鄉教育這塊荒漠上,灌溉出什麼樣的綠洲

偏鄉教育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政府各部會在致力推動青年返鄉、地方創生等政策的同時,應同步思考的根源問題。而除了政府單位制定政策及資源投入之外,民間的草根力量也不能忽視。猶如乾渴沙漠的偏鄉教育,雖無法立時變成繁花錦簇的花園,但在政府、民間與社區共同的努力灌溉下,也能逐漸形成綠洲,讓花兒生長綻放。

應有盡有的五味屋裡,最多的是關係

五味屋的責任,就是牽起偏鄉孩子的手,讓他們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中的孩子和大人,是彼此的學習者、陪伴者與支持者。充滿關係的五味屋,希望透過這些良好的關係,建構社區生態協力網,讓社區、家庭、學校相互協助。

這段原鄉教育之路走了20幾年,是一趟不滿意卻值得的返家之旅

若說社區是偏鄉教育的大教室,原住民部落則是一個渾然天成的自然教室,開闊的天與地和所蘊藏的山林智慧,養成了原住民的寬廣心胸及美好靈性。而近來備受關注的民族教育和文化認同,更讓這個教室的教學課程變得多元,不只是在外所呈現的族語學習、文化傳承,也有更多的內在認識與探索。

什麼才是偏鄉教育的第三條路?鄭同僚:混齡教學為偏鄉小校找新路

來自體制教育圈內的鄭同僚,明白當今教育體制的龐大限制,因此一腳跨到體制外當起教育改革者,因而有了「教育頑童」這個稱號。他的確很理性又溫和的在談著對台灣舊有教育體制的看法,但在這理性的背後,有著強大的力量,讓他積極的推動各種實驗教育,對抗舊有教育體制上的陳規陋習。

新北市上林國小轉型特色學校 成為藝術之星

受到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影響,新北上林國小於2003年8月新生入學人數首次為0人。面對危機,校長乃瑞春集全校教師之力,為每一位孩子量身訂作、擬訂策略,補強不足之處並發展學生的優勢潛能,幾年下來,家長們逐漸看見並肯定學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