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聲故我在 社區媒體不容淹沒的在地之聲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舉起地球。」社區媒體的聲量雖然不如主流媒體大,但如果找到施力點,社區媒體即能開展出撥亂反正的可能性。儘管如此,社區媒體往往受限於資源與人力,面臨無法長久經營的窘境,在國外,政府設置公共基金協助社區媒體,民間企業、非政府組織等第三方單位也不遺餘力貢獻資源,反觀國內,如何促成政府或民間支持社區媒體,仍需更多的努力。

以社區報喚公民意識 社大成在地媒體的出路

具有資源及強大實力的的主流媒體能引導輿論,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但由於主流媒體的性質與限制,往往無法長期支撐公共議題的追蹤,能長期關注地方議題的「社區媒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大因具有在地性與公共性,可說是「社區媒體」的最強後盾。在社大全促會的努力下,全台社大公民報導培訓課程中,已有許多自主性社團持續運作,媒體的型式更是多元,一張報刊、一本雜誌、網路平台、影像平台,都正為地方發出不可忽視的聲量。

【精選案例一】讓大學生成為創生人口 長榮大學的根與芽在地實踐行動

2014年珍古德博士到訪長榮大學,催生「國際珍古德根與芽生態教育中心」,2017年,生態教育中心主任洪慶宜副教授,將往年守護河川、生態關懷、社區參與的行動經驗和相關課程,整合為「綠色社區根與芽行動在地實踐計畫」,並投入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精選案例二】東吳大學社工系 秉持以人為本的初心與社區共生

在教育部制定USR計畫之前,東吳大學社工系因為學習模式和地緣之便,已有多年讓學生進入台北市士林區的社子島、洲美、福佳、岩山等社區實習,為社區發展工作奠基。從課群實作延伸到系際合作,進階到學校、社區和機構共學的過程,持續發展到銜接上2017年開始的USR計畫,這教學的脈絡是一段漫長的道路。

【精選案例三】中央大學空污燈計畫 守護煙囪下的居民健康

桃園海岸濱海工業區之多,加上林口火力發電廠及大潭發電廠等,空氣品質惡化的情況也十分嚴重。位於桃園的中央大學,以地球科學學院主導的「桃海三生:形塑桃園海岸環境與人文發展永續共生」計畫,參與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