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力保在地產業文化 不讓煤記憶變成沒記憶
隨著時代更迭,許多重要的在地產業與遺跡,因著工商發達與城市開發而逐一消失,特別是煤礦這種非常大型的產業遺址,保存與維護都十分不易,更需要大筆的資金與人力的投入。
隨著時代更迭,許多重要的在地產業與遺跡,因著工商發達與城市開發而逐一消失,特別是煤礦這種非常大型的產業遺址,保存與維護都十分不易,更需要大筆的資金與人力的投入。
台灣各個鄉鎮市幾乎都有社區大學,有些比較大的城市甚至有多個社大。社區大學(以下部分簡稱「社大」)已不僅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場域,也是台灣各地的學習協作平台,更承擔起在地資源整合,以及推動文化、教育、休閒的角色。
長期以來,可以看到許多地方大型的公共藝術,很突兀且不協調的豎立在各個不同的鄉鎮市中,很難看出這些公共藝術的意義與地方的連結有何關係,導致公共藝術與在地脫節的現象。
參與式預算是近來推動公民參與的重要作法,目前施行參與式預算的縣市包含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等。相對於國外對參與式預算的極高憧憬,我國的政府易將公民參與式預算作為一種政治人物的籌碼,夾雜著許多政治的考量。
「溝通」的核心素養,包括:真實地關心對方、全神貫注地聆聽對方、用對方可能理解與接納的方式傳遞回饋或訊息建議給對方,更重要的是根據對方的回應不斷調整自己關懷、聆聽、傳遞訊息的方式等等,在社區工作領域,甚至在家庭或親密關係中也能很快地轉換使用。
災時所發生的問題,像是把照妖鏡,如實的反應原本該地域社經體系的弱點,而這些問題很常就發生在社會與經濟的交接面。對於防災,日本人往往先從在地的人事時地物談起,而不直接回答防災方面的工作。因為只有深入瞭解自己社區的狀況和問題,回到本質,防災才算做得好。
台灣過去長期社區發展的動能,多數來自政府經費的挹注,但當面臨政府政策改變,或是政黨輪替,許多社區就面臨斷炊的窘境。社區若要能永續發展,必須將政府經費補助視為,如同維他命般的保健食品,不過度依賴,也不誤認為正餐,自給自足地深耕在地產業,才能活出獨立的骨骼與永續經營的肌肉。
記錄在地社區與文化各種活動,就像是一個無法功成名就的工作,一份無利可圖的差事,但為了讓關心土地的人,擁有這片土地清楚的意象,在台灣,仍有一群人默默地蒐集、查核和整理文章與影像。這些資料透過網際網路,漸漸形成「文化知識庫」或「虛擬圖書館」,讓所有人都能發現精彩的在地故事,也為地方創生鋪下一條更寬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