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無可戀的越南媳婦到文化橋梁 潘羽姍走入社區成台越文化擺渡人

原本堅信能在台灣這塊土地找到幸福的越南媳婦潘羽姍,曾因為婚姻不如預期,而感到生無可戀。在「走」與「留」之間,最後她決定要透過教育,讓自己更獨立和堅強,而她不僅變得更有底氣,也踏上推展社區文化融合之路,推動新住民資訊與3C數位教育,並成為台越文化的擺渡人。

萬華社區協力聯盟以合作取代競爭 打造在地多元照顧體系

萬華社區樣態複雜且多元,不同問題相互交織,牽一髮動全身,在地46個單位,包括:社福機構、社區大學、地方政府組織、宗教團體、醫療機構,儘管每個機構的切點不同,但透過合組「萬華社區協力聯盟」,讓不同元素加入,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思考如何串聯,使服務更完整。他們集思廣益發展出如踩街、社區頭路、居住、長者送餐等多元議題。

用桌遊輕鬆帶入社區議題 新住民融入社區有一套

2020年初夏,一個週末,高雄市一群東南亞新住民姊妹,聚集在捷運站美麗島學苑內,分享她們研發的桌上遊戲,希望透過歡樂的多元文化遊戲,有效率的傳達知識、文化、語言,並帶著這些桌遊進到社區協助居民認識多元文化。

不要叫我瑪麗亞 我是社區新力量

在台灣的東南亞新住民人數突破54萬人,他們所創造新的社區文化,儼然成為在地一股強大的力量,如何讓東南亞新住民和移工與台灣人民有對話的機會,進而在生活文化層面上得以融合,是擁有「最美的風景是人」美稱的台灣所需要思考的。

今日 他鄉是故鄉

和新住民姐妹的相遇,帶我通往她們在這地方的日常世界,也讓我看見她們的家庭、工作、歷程,以及她們在社區中行走的生活足跡。從這群女子的觀點出發而生成的生活地圖,其實承載了她們從故鄉到異鄉,轉化自己生命邊界和漂流認同的記憶與情感。

關懷社區新住民 美仁浸信會廖澤一從來不倦怠

當新住民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在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與障礙,在不被家人理解與尊重之下,心中產生困頓迷惘與無助,廖澤一與會友們的溫暖關懷,給予她們力量,讓她們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都能綻放笑容,無懼於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