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不是說說就有 社區以行動力落實防災

在紀錄片《拔一條河》中,我們看見一條繩子可以拉起全村的心,也看見八八水災後高雄市甲仙區的韌性,他們說:「要透過參與,才能讓最壞的年代變成最好的年代。」培養社區防災韌力,需透過居民的參與,使自助、互助力量成為社區真正的幫助。一起來看看台北市南港區舊莊里和萬芳社區,如何在防災歷程中譜寫自助互助的故事。

墨西哥食物銀行 透過社區為飢餓人口提供營養食物

在墨西哥,有四分之一的人處於食物不足,更有高於150萬孩童處於營養不良。缺乏營養不但會使孩童發展遲緩、身形消瘦,因孩童是國家的棟粱,其發展將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因此Caterpiller基金會透過全球食物銀行網絡,幫助托雷翁和蒙特雷等地,適切的滿足該社區的需求,也提供新鮮、均衡和多樣化的食物供選擇,幫助需要的人們。

惜食生活家 共同對抗食物浪費:惜食的全球浪潮

據統計,全球每年有13億噸食物被浪費,而只要減少25%的糧食浪費,就能讓世界上所有的人溫飽。為此,各國明星主廚紛紛發揮影響力,運用創意將剩食變為美味料理,或將剩食餐廳的概念帶到學校與社區。在台灣,也有餐飲工作者響應這樣的計畫,社區力邀你一起看看,他們是如何透過創意減少食物浪費

高雄岡山奇蹟農場 種菜也種人

意外獲得240坪土地,奇蹟農場在社區夥伴的努力下,成為一座有生命力的農場。而農場結合食物銀行,成為社區中更多人的祝福。這群原本不懂農耕的夥伴讓土地開花結果,靠的不只是耕作能力,更是源自於關係及情感的交流,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正視飢餓的問題

饑餓及食物浪費息息相關,也是國際關注的大議題。你知道全台灣的超市和量販店每月浪費食物、製造多少廚餘嗎?答案是500公噸以上。即使是名列強大國家前七名,也避免不了這個問題。因此,社區力邀你一起來了解,食物銀行網絡是如何幫助需要的人,以及它的重要性。

飢餓情形持續惡化 食物浪費達到新高

受到氣候變遷、政治紛擾和貿易壁壘等影響,飢餓情形持續惡化,食物銀行所提供以社區為基礎的飢餓救濟,其需求正在增加,這樣的模式,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試行與採用。雖然對於長期飢餓的人來說,食物銀行並不是解決方案,但它已被證明可提昇許多社區的糧食安全。邀請大家一起推廣減少飢餓和避免食物浪費的觀念,滋養飢餓的人們與需要永續發展的環境。

食品安全 是台灣推動食物銀行的阻力?

為了研討搶救剩食與對抗缺糧等相關議題,基督教救助協會舉辦2018全國實(食)物給付(銀行)與調度經驗研討會。食物銀行搭起剩餘與匱乏的橋樑,創造社會共享網絡,可以說是搶救剩食與對抗缺糧的解方。但是在政府與民間共同積極推動的當下,仍面對許多困難與挑戰。其中,食品安全就是一個必須探討的議題。

食物銀行蓬勃發展 政府角色在哪裡?

一般而言,食物銀行最主要的能量都是來自民間,然而在發展過程中,許多國家也發現政府並不能置身事外,因此有透過立法或是成立機構主導等方式。在台灣,政府則是與民間建立夥伴關係,以不同的在地模式開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