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區活動中心凝聚居民 探索共好社區願景

搶車位、噪音擾鄰、飼養寵物所造成的糾紛,這些因鄰里糾紛釀成劇烈衝突的新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其實,鄰里糾紛無關乎公德心問題,而是因為長期以來鄰居間缺乏互動,才會無法感覺自己的行為早已嚴重影響他人。這些糾紛除了訴請警察協調處理,究竟還有什麼方法能夠一勞永逸呢?來看看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的精采洞見吧!

社區參與及培力怎麼做?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上)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社區越來越像一個巨型旅店,鄰居成了「不交流」、「不來往」、「不相識」、「不互助」的陌生人,我們不再認識對門的鄰居,碰到時也只能沉默以對,生活上碰到困難我們獨自承擔,無法與鄰居討論與分享。長期的人際關係疏離,看似只是社區的小問題,但長久下來,卻成了發展人民自治的絆腳石。

社區參與及培力怎麼做?參與式預算的運用(下)

拿起手機,我們可以聯繫遠在天邊的人,但通訊再怎麼便利和發達,我們卻無法像過去頻繁地互動,就算有困難也不好意思找鄰居幫忙。為了改變這樣的孤獨現狀,「參與式預算」是有效的做法,透過7大步驟,能有效地集體自治、自決,不僅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也重新找回人與人的連結。點開本文,來看看七大步驟有哪些吧!

「社區共好」怎麼做?小小簽到都是學問

有人說「身在公門好修行」,對於雲林縣龍潭村的國材叔來說,社區也是修道場,只是大家修的是「社區共好」的道。國材叔是最早期提出,共餐要邊行動邊修正的倡議者,關於共餐,他要求大家必須簽到,但食堂並非領政府補助,為何簽到這麼重要呢?原來他在簽到時暗藏「小心機」,這個小心機能讓村裡的長輩,對自己的人生更加有自信。

唯居民全參與才能實現社區民主自治

在社區中,你也是這樣子的人嗎?如果覺得對我沒啥影響,就視而不見,或是覺得不符合預期,也只能期待他人來解決或者不斷抱怨。其實,要解決社區困境,最需要的就是你我一起挖掘和分析問題,找出解決方案,視而不見或抱怨對於打造更宜居的社區環境並無任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