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長者只能被照顧?綠色照顧讓長者透過參與翻轉農村
說到「長者照顧」時,總是聯想到藥物、復健或虛弱的老人嗎?其實,有一種運用農業、園藝、動物及戶外自然空間等,融合健康照護概念,發展出的「綠色照顧」,能幫助長者創造出更積極的晚年生活,且以綠色照顧方式整合社區議題,更能讓照顧成為社區資源循環的一種可能。「綠色照顧」究竟是如何實現在地安老的理想,城市與農村發展出的長者照顧樣貌又有什麼差別?來看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的分享吧!
說到「長者照顧」時,總是聯想到藥物、復健或虛弱的老人嗎?其實,有一種運用農業、園藝、動物及戶外自然空間等,融合健康照護概念,發展出的「綠色照顧」,能幫助長者創造出更積極的晚年生活,且以綠色照顧方式整合社區議題,更能讓照顧成為社區資源循環的一種可能。「綠色照顧」究竟是如何實現在地安老的理想,城市與農村發展出的長者照顧樣貌又有什麼差別?來看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吳碧霜的分享吧!
即使你沒有錢,但仍能獲得生活所需,甚至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這就是補充貨幣不可思議的魅力。從肯亞到英國,越來越多補充貨幣在世界各地的社區發行,讓人們在不花費本國貨幣的情況下,就能透過補充貨幣,獲得所需的雜貨與服務,究竟補充貨幣是如何運作,對於地方經濟又能造成什麼影響?來看看此篇文章深度說明補充貨幣的「能」與「不能」吧!
新冠疫情帶給世界經濟無情的烙印,但遠在墨西哥南部山區的偏遠部落,反而不畏疫情威脅,全村同心協力織出美麗的織品,在#甘地經濟模式助攻下,成功將織品銷往全世界,讓村民有穩定收入對抗疫情。
當馬雲說「996」是巨大福氣的同時,地球另一端荷蘭,則有7成6的女性選擇「彈性工作」,她們一周工作少於36個小時,不僅兼顧家庭生活,也能保有職場上的社會連結。彈性工時不僅在荷蘭盛行,其實應用在以社區為尺度的工作型態也相當合適,社區婦女能針對不同對象,以共同經營、分時管理的營運模式,創造出如共學咖啡廳、社區團購或食物買賣、下午茶DIY講座、課程休閒輔導等類型的社區創業。
創造永續發展環境,達成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均衡發展,是許多社區的終極目標。台灣眾多的農村中,如何兼顧生態保育的同時,又能發展社區產業,照顧當地居民的生活,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案例。2020年4月宜蘭縣縣政府委派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怡伶,教導村民養蜂,村民並運用林下空間種植香草植物,增加現有的農產品種類,開啟社區產業轉型的新契機。
在社區裡面有許多的資源,像是人力、物資、議題,是可以互相應用和協助,促成循環的可能。社區就像是一個生態系,裡面有小循環和大循環,如同人體也有小循環與大循環。人體的小循環是指心室與肺臟的氣體交換成清潔血液的過程,此一循環途逕,稱為「小循環」。如果用在社區中,小循環是指社區裡較單一化社群間的交換,未形成機制或更多議題或人力的捲動,也尚未解決某種社區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產業經濟,許多市井小民生活也備受影響,自營業者如計程車、小吃餐飲業等也備受影響。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力軒建議,「政府的防疫紓困宜從社區長期發展角度來考量,透過相關政策將各行業的需求結合起來,特別是可以在偏鄉建立長期持續發展的機會,是很好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