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台東縣延平鄉紅葉國小棒球隊在克難環境中練球,因師生共同努力而凝聚整村子的力量,一起照顧這支棒球隊,進而擊敗日本冠軍球隊,這讓世界看見台灣棒球的傳奇故事,至今仍流傳。2013年楊力州導演透過紀錄片《拔一條河》讓全台看見莫拉克風災後,甲仙國小學童成立拔河隊,在偏鄉有限資源下,抱回全國盃亞軍,一條繩子拉起了全村子,寫下撼動人心的故事。

在台南東山的山區,東原國中也有如此暖心的故事,全校119位學生,將近一半是弱勢,體育班占總學生數1/3,一位來自市區的校長、一位返鄉青年學務主任及兩位留村的青年教練,連結社區幫助資源匱乏的籃球校隊,打入全台前4強,成為中華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以下簡稱體總會)評比C/P值最高的學校,他們練的不只是球技,而是生命態度;打的不只是球,而是人生。

東原國中體育班

教練教導隊員向對手及場地致謝(照片來源:東原國中體育班)

學校半數學生是弱勢 體育班占總學生數1/3

台南市是地方創生的一級戰區,共有13個鄉鎮被列為優先推動地區,其中位於台南市東北方的東山區也在優先推動清單中,當地多以務農為生,其中位於東山平原區的「東山國小」,更以食農教育為元素,譜寫出偏鄉小學與社區共生的溫馨故事。

從東山國小往山區走11公里外、淺山地區的東原國中,全校8班僅有119位學生,偏鄉學校分級中列為「偏遠及非山非市類型學校」,學生家長多以務農為生,多半來自經濟弱勢、單親家庭、隔代教養、重組家庭等。十多年前,學生數曾降至不滿百人,校園裡隱藏著許多社區問題及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於是提出以體育專長扶助弱勢,提供食宿以彌補家庭功能之不足,轉型為住宿型專長學校。

東原國中校長吳家增表示,有一半的老師住在學校,24小時都得照顧學生,晚上8至9點學校的燈都還亮著,學生分為打籃球、舉重以及一般生這三類。大約6年前,這裡被稱為越南村,68%學生是新台灣之子,今年計有30.6%,仍占1/3比例。這些新移民離開家,孩子成為隔代教養,有些祖父母去世後變孤兒,就住在學校。「畢業後我們必須連結基金會繼續幫助他們,因此現在學校每學期仍進行全校家庭訪問,希望能掌握每個孩子的狀況。」

從事教職38年,2019年8月,吳家增從2500多位學生的台南市復興國中轉至偏遠山區擔任校長,他笑說:「在台南市東區我只要把書教好,煩惱的是升上南一中和女中的學生能不能達到200人。到了東原國中不一樣,課業當然也是基本的,但我看到客人來就把握機會募款,心裡永遠有很多小故事要說,我覺得看到學生獲得幫助、有團圓年菜可吃,比起讓學生多考兩分來的有意義。」不只是校長,就連在這裡的老師心中也有很多故事要說,或許偏鄉教育的困難大家會聯想到師資,但東原國中卻有一半的老師都服務長達8至9年。

東原國中體育班

學校體育班學生數占全校1/3(照片來源:東原國中體育班)

孩子怕學校消失 青年教練不捨離鄉

東原國中體育班在2009年成立籃球隊,雖然練習場地不理想,學生體型也比對手來得瘦小,但每年仍擊敗許多明星大校創佳績。2020年在JHBL乙級全國聯賽中,從全台331支球隊脫穎而出、進入8強決賽,成為球迷口中「大爆冷門」校隊前進4強,也經體總會評比為C/P值最高的學校。舉重隊也曾培養出多位國手,每年都獲得好成績,並被譽之為金牌製造機,2021年亦連獲三金。

2020年決賽那天,校長同意全校停課,師生聚集於視聽中心關心籃球聯賽;同時間資深體育媒體人蘇嘉祥、同時是東山區旅北同鄉會理事長,於社群「我是東山人」社團中轉播戰況,也讓東山區民動起來,紛紛於發文底下留言為東原國中籃球隊加油打氣:「加油!」、「孩子要保護自己!」、「東原的孩子最棒,輸贏沒關係,盡力就好!」。

東原國中體育班

籃球隊2020年在JHBL乙級全國聯賽中表現出色(照片來源:東原國中體育班)

東山籃球協會理事長李南二分享:「曾有孩子告訴我:如果不努力,球隊沒有好成績、不被看到,就沒有人要來東原國中就讀,有一天學校消失,他就再也沒有母校可以回來了。」1983年次的李南二,同時也是東原國中籃球隊教練之一,陪伴球隊4年,他坦言有時遇到挫折,仍會在深夜裡自我拉扯,若沒有一股熱情很難留下來。「但偏鄉孩子就是很單純,他們總是使命必達的想幫學校、教練、球隊爭取榮譽,每次比賽看到他們很努力,受傷了還是不服輸,我就離不開。」李南二笑說。

週三的下午,李南二和妻子在球場邊忙著燉煮藥膳排骨,這是籃球隊的下午點心,也是當地中藥房老闆有感於籃球隊員的身材較他校隊球員弱小,所以提供轉骨藥材及藥膳配方。「這樣連結鄉里資源的能力,大概是源自於自己有個熱血的地方媽媽、日治時期擔任保正的祖父以及曾擔任鄉長的伯父吧!」李南二的鄰居笑說。

留鄉青年師長雙倍服務 孩子學會感恩

李南二把能觸及的資源都拉進來了,週遭新營地區的中醫師義務到山上來幫孩子針灸,促使成長更順利並避免運動傷害,中醫師說:「來東原希望可幫助孩子,也可協助行動不便的長輩。」有年輕女生經營的雞蛋糕小販,遠從市區到東原國中現場烤雞蛋糕給孩子們吃;也有美髮師至學校為孩子義剪頭髮;李南二在農會擔任幹事的表姊也常捐白米、當地小農提供蔬果、校友捐肉類社福機構、校友、旅北同鄉會等都一起為孩子的成長出一分力。

李南二說:「因為是運動員,孩子們食量很大,一天用餐5次。」不過,孩子也很貼心、懂得感謝,以自身的力量,在農忙時期協助社區長輩;在歲末時孩子們也陪伴長輩運動,邀請長輩投籃,投進一顆球就有團體捐出一道年菜給社區弱勢家庭,不但讓長輩走出來活動,也讓學生學會感謝。

目前李南二主責募款串連資源及招生,他笑說:「還有幫忙煮餐點,邊煮邊罵球員。」另一名主責球隊訓練的1992年次教練吳昇融,也是一人工作雙倍服務,平時女友因工作較彈性,也駐校協助球隊學生身心及學業的輔導。

教練李南二除了為隊員募資,平時也當隊員的廚爸(照片來源:東原國中體育班、陳佳楓)

吳昇融說:「球隊學生概分為三類型,國小打過球加入國中球隊、體能條件好但沒接觸過籃球、家庭弱勢需要照顧順便發展興趣等。這裡的孩子有些回家找不到家長,或是得去電子遊樂場找爸爸拿錢吃飯;也有低收入繳不出學費,老師幫忙代墊的情形。除了在地很多居民幫助他們,學校英文老師吳玟晏,長期以來都運用自己的時間,到球場為學生記錄,拍攝招生宣傳照片,並撥空為學生補課。」

3年前桃園返鄉至東原國中任教的學務主任張藝飛表示,籃球隊的隊員有1/3是經濟弱勢,籃球運動不管場地或配備都很花錢,比賽時也需要交通工具,加上食宿及交通往往得花費1至2萬元,為了不造成家庭負擔,都是向愛心團體及社區人士取得協助,運動員食量大,幸而社區民眾常提供物資。

體育就是身體的教育

張藝飛表示,藉由體育可讓比較沒有目標、課後落後、沒自信的學生找到目標並擴展未來的路,體育能培養人生態度,以前也有很多藉著體育強項加分考上軍警和體育大學的案例,體育可讓孩子多一種可能。

擔任台南市課程督學的校長吳家增說:「很多校長都是體育出身的,大概是因學體育的人有毅力、懂堅持吧!」體育就是身體的教育,打籃球的孩子每分每秒都在思考下一步要怎麼應對,他們都很聰明且反應和抗壓性極佳。

學校目前結合在地產業,像是咖啡、橘子、龍眼等,來開設相關課程,並不是讓學生學種植、長大就得當農夫,而是要他們懂得事情的道理和原理,帶著他們從引起動機、蒐集、記錄、分析、訊息判別、實作到表達,這些技巧將來套用到別件事上仍實用,這也是教育的目的。

棒球國手出身的台灣體育運動大學校長林華韋亦認為,從運動場進入職場要能被接受、生存,需抱持學習心態以及信諾、守時、紀律、責任感、毅力等態度,這些都可藉運動訓練過程養成,所以除了努力外,一定要有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勝負的關鍵最終還是取決於價值觀和態度。

東原國中體育班

師長們盼望學生的球場技能發揮於人生競技場 (照片來源:東原國中體育班)

猶如教練李南二的叮嚀:「打球如人生,可看出一個人品性,球賽就像一個縮小版的人生,有人想當英雄,但不顧及團隊;有人自私占有、不想傳球;有些人個子小,卻常不顧危險撲球,球員若沒能合作,最終還是贏不了比賽。」如果老師是孩子第二個父母,籃球賽是學習合作的競賽,東原國中孩子的人生,雖然沒能獲得一次公平的開球機會,但也在師長和村民的合作下,凝聚向心投入比賽,他們將帶著籃球心法通往人生競技場,等待一次的華麗轉身,奮力一躍,投出全場歡騰的三分球。

 

延伸閱讀:活靈活現的食農教育場景 偏鄉國小與社區共生的故事

 

責任編輯:胡善慧、吳素華

採訪撰文:陳佳楓

專題企畫:陳佳楓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偏鄉兒童多元學習計劃|☛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