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害,社區夠韌性嗎?
現代人講求「客制化服務」,但你知道防災也可以客制化嗎?居民是社區防災的關鍵,為了提醒居民重視社區潛在危機,基督教芥菜種會在台南北門辦理「打造社區防災韌力工作坊」,與居民一起探討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社區防災模式,社區力帶您一起回顧工作坊當日的精彩片段。
現代人講求「客制化服務」,但你知道防災也可以客制化嗎?居民是社區防災的關鍵,為了提醒居民重視社區潛在危機,基督教芥菜種會在台南北門辦理「打造社區防災韌力工作坊」,與居民一起探討如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社區防災模式,社區力帶您一起回顧工作坊當日的精彩片段。
自然保育作家陳玉峯教授曾說,生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我們不是要學習對抗災難,而是要懂得如何與災難共生共長。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在原有的生活脈絡下,以社區為本的發展出防災地方誌,讓防災接地氣,才能強化韌性社區。
👉社區自救,能救出70%的民眾;👉地方政府能救出20%的民眾;👉中央政府的搜救隊能救出最後的10%;👉若超過救援的黃金時間,能救出的人數幾乎是0。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社區,因此,當災難來臨時,若能發揮在地優勢,就能有更好的減災效果,自己的社區自己救,讓我們凝聚社區能量,實踐永續防災!
在紀錄片《拔一條河》中,我們看見一條繩子可以拉起全村的心,也看見八八水災後高雄市甲仙區的韌性,他們說:「要透過參與,才能讓最壞的年代變成最好的年代。」培養社區防災韌力,需透過居民的參與,使自助、互助力量成為社區真正的幫助。一起來看看台北市南港區舊莊里和萬芳社區,如何在防災歷程中譜寫自助互助的故事。
台灣是天然災害的高風險地區,建立具有防救災功能且永續發展的社區勢在必行。居民自助互助培養應災韌性,在社區營造的基礎上推動防災;政府由上而下支持並深化防災工作;而NPO組織不只是災時救援,更要在平時做好培力,將原本的社區服務工作與社區防災結合,大家一起讓社區better and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