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的社區醫療群模式到長照2.0 台灣整合醫療和照護 向社區需求投石問路

良好的社區醫療照護系統應該以病人為中心,建立讓所有資源人力可以進來的平台,使資源與資訊可以互享,而這樣的平台,也必須包含家屬與個案,讓受助者表達自己想要接受什麼樣的服務,或是否還需要更多的資源挹注。

從「在宅醫療」到「共生社區」 搭建跨領域與專業的社區醫療合作關係

營造自然而然且草根性強的社區共照生活,讓每個人得到最適切的社區照顧,是搭建跨領域與專業的社區醫療制度努力的方向,若能發揮「在宅醫療」的功能,再加上照顧據點、居服員及與貼近民眾生活的單位合作營造,將使社區照顧力量更強大,更能充實整體照顧的質量。

政府制度vs.實務需求 醫師投入在宅醫療全心顧好病患可能嗎?

台灣的居家醫療自2003年推動至今已近20年,目前居家醫療成本相當高,未來倘若健保署能把醫師看診給付方式,由「計次」改成「統包」,讓居家醫療的家庭醫師把病人「顧到好」,不僅能夠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也讓醫生與病人獲得給付保障與醫療品質。

日本社區安老的重要拼圖 看「在宅醫療連攜據點」如何整合醫療、長照與社區資源

為因應2025年日本戰後嬰兒潮世代全員邁入75歲以上,日本政府在2012年起推動「在地整體照顧」,也就是整合社區中的醫療、照顧、保健預防、居住、生活支援等資源,形成強調照顧與互助的「在地整體照顧系統」,讓住民可以在社區中安老。

當醫院成為到不了的遠方 社區需要一群醫療照護的守門人

社區醫療的守護者,不僅要能夠在診間,也要走入個案的家裡,兼顧走不出門的失能者的需求。有一群傾聽並支持病患需求使其獲得尊嚴、幸福及生活品質的在宅醫師,他們依照個案病情提供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有時候也會邀請家屬、社區志工一起加入醫療團隊,與病患、家屬和志工形成「夥伴關係」。

破解無醫村第一步 居家護理師在嘉義沿海「做社區」

長期處於醫療匱乏狀態的偏鄉,在宅醫療成為社區照護重要的一環,不管在宅醫療團隊結合到什麼資源進入社區,其中一個絕對不能少的重要角色就是居家護理師。另外,若居家醫療照護與長照2.0的整合,或許能打造完善的社區醫療與照護網,成為翻轉老化社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