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以生態系視野看地方創生 一種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翻轉政府的數位政委唐鳳,以生態系觀點貫穿台灣的「地方創生」計畫,他提到地方創生強調以科技回應地方需求,除了讓科技成為產業的加速器外,地方創生與社會企業架構下的產業,以及生產與生育的問題,其實都是一種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青年返鄉=地方創生?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盧俊偉認為,青年返鄉有三波浪潮:👉第一波:解嚴後的1990年代,建立自我認同;👉第二波:因921大地震後農村再生、產業重建;👉第三波:2010年後,跨地域/文化/產業的在地投入模式;👉2019年的地方創生,可否引領第四波青年返鄉的浪潮?城鄉發展不均的困境,青年返鄉是解藥之一,而農業雖是個傳統領域,卻也是許多鄉鎮的基本產業,是否能透過地方創生及技術創新,於在地擦撞出不同的火花,為地方注入生命力?

設計力大顯身手 要讓地方創生生生不息

運用設計力為地方建立公共資產,包括建立圖像資料庫、透過視覺行銷在地特色等,讓地方產業可以活化運用。當「設計力」變「社會益」,使社區工作結合社會創新跟設計技術,建立城鄉特色品牌之創生模式,等於是為地方產業另闢一條可行之路。

不要複製貼上日本的地方創生 台灣要走一條自己的路

借鏡日本地方創生,台灣以早期「社區營造」的豐富經驗作為基底,並由國發會在2019年提出5戰略包括👉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創生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品牌建立等,因應實際需求推動屬於台灣在地的地方創生,透過人與人彼此連結、凝聚共識、互助合作,讓地方創生不只是個口號,更是個台灣全民一同學習共生互助的契機。

貨出去人進來 日本在地公務員擔任地方生機發動者

因為人口減少與老化、人往東京集中與地方經濟惡化,日本在2014年透過創生三箭👉地方情報資訊👉地方人才育成👉地方財政支援等策略,希望解決減緩人口減少的趨勢、舒緩大都市人口過密及振興地方問題。他們發現地方能否創生成功的關鍵,在於基層公務員的能力強弱。而為什麼公務員在地方創生重要性會大幅提昇,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是如何使用這些發動者的角色,來實踐地方創生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