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佳楓、盧明正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發會)於2018年8月所公布的人口推估報告中指出,台灣總人口數將於2021年達最高峰,2022年開始負成長,到2065年總人口數將降為1,601萬至1,880萬人之間,與2018年相比,約減少2至3成。國發會副主任委員郭翡玉,在擔任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以下簡稱國土處)處長時表示,地方創生目的是希望解決總人口減少、主要都會區人口過度集中等問題,而在台灣368個鄉鎮市區中,就有268個未來人口流失的速度會超過全台平均值。

因此,國發會依據人口變化率、人口規模、居民收入等評估指標,將全台368個鄉鎮中的134個鄉鎮,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區。這些鄉鎮大多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和東部,人口外流嚴重、居民經濟弱勢,其土地面積占全台66.5%,人口數卻僅占全台11.6%,生活設施跟鄉鎮功能的維持都不易,因此由政府協助地方創生,希望人口不會繼續流失並逐漸回流。

台灣人口高度移居直轄市,在城鄉發展不均的情況下,年輕人「北漂」找工作的情況非常普遍。想留住人口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工作,當人回來並且留下,城鎮的機能便能維持。是故地方創生希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達到把人留下的目的。透過地方創生政策,導引地方發展出新的經濟體系,創造一個可長可久,適合年輕人安居樂業的生存環境。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副研究員王皓平表示,總括來說,地方創生的意義就是創造「生計」與「生命」,前者是指工作機會,後者是指新生兒或20歲至40歲的青年人口。就「生計」而言,倘若在地沒有工作機會,年輕人則寧可離開自己的家鄉,到都會區尋求發展。

國發會依據人口變化率、人口規模、居民收入等評估指標,將全台368個鄉鎮中的134個鄉鎮,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區(照片來源:土溝農村美術館)

看見危機  是創造生機的前提

前國發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曾旭正表示,要促使地方有工作機會,進而使人可以回來、留在地方,大家需共同思考人口遽減及老化、區域發展不均、世代變遷等問題,因此地方創生簡而言之,就是創造生機。而生機的前提是「危機」,看見自己的危機是關鍵,當在地人對地方有危機感時,便會出現新的創意。

以日本隱岐群島中的小島海士町為例,距離日本本土要三小時航程,地處偏遠,交通十分不便,發展因而受限。日本政府為因應人口外流及老化問題,於1999年開始將小規模的行政區予以合併,海士町便是其中之一。但島上居民不願被合併而犧牲,決心自救,自此化危機為轉機,在町公所和在地民眾的共同努力下,發展出新鮮魚貨及「隱岐牛」的品牌,成功提高當地收益。以在地特色為主題,經過討論及共識凝聚的過程,逐漸形成創生的提案,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當地人要對地方有危機感。

 

生育新生兒  增加地方人口成長

除了生計之外,就「生命」而言,「讓年輕人願意在地方工作,並且有新生兒產出,這才是地方創生的最大目的。」王皓平表示,政府的地方創生政策主要目的是在地方創造工作機會,讓年輕人有穩定工作,在安居樂業情況下生育新生兒,撫養下一代,以增加地方的人口成長。如果台灣的人口沒有成長,反而是「挖東牆、補西牆」般的人口水平移動,是無法促進地方經濟永續發展的。

王皓平憂心地說,近幾年來,台灣學齡兒童人數急遽減少,許多偏鄉小學都面臨併校或廢校的威脅,有些學校1至6年級學生總人數不到20人,甚至部分年級完全沒有學生,連上體育課都無法湊足一支可以打躲避球的隊伍,導致教學難度提升、師資調配不易等困難。如今這些現象已普遍存在於彰化、雲林、嘉義等鄉鎮,若國人不積極生育,若干年後裁併或廢校之火也會延燒至國高中及大學院校,對於國力發展影響頗巨。

「將新生兒數與過去3年平均相較,以百分比排列方式導入,作為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註1】的依據。」王皓平建議,中央政府每年按比例撥給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的統籌分配款,由於每個因子的權重不一樣,會有許多因素影響各縣市可以分配到的金額。通常中央政府每年會有2千5百億元的統籌稅款,其中台北市與新北市約可分配到3、4百億元,其餘城市依照分配公式,包括最近3年內轄區營利事業營業額平均值、總人口數、土地面積等條件,並考量地方基準財政需要與收入,綜合上列因素計算出可得到的分配稅款,倘若增加「總人口數」的權重比例,相信能促使各地方政府把地方創生列為首要施政目標。

他補充說,倘若地方政府能夠將地方創生作為首要施政目標,首長就會責成民政局及社會局朝「創生」方面努力,鼓勵20至40歲青壯年致力於生育下一代,作成新生家庭計畫,政府輔以生育、托育補助、生活津貼、購屋貸款優惠、學費減免等方案,在利多政策帶領下,必能吸引年輕人朝向地方創生努力,對國家整體經濟將有實質的幫助。

 

首都減壓  均衡台灣

面對政府鼓勵地方人口回流,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此舉可能造成不同地區人口的競爭。郭翡玉回應,國發會就是希望創造這樣的競爭,讓大城市減壓。以中興新村的活化為例,透過地方創生恢復其舊有機能,政府部門新成立的單位,便會考量在中興新村設點的可行性,若有企業願意前來,政府也會給予行政措施上的協助。

政府希望透過地方創生的推動,2022年地方的移入人口可以等於移出人口,未來以維持總人口數不低於2,000萬人為願景,逐步促進島內移民及配合首都圈減壓,以達到「均衡台灣」的目標。郭翡玉強調,政府推行地方創生只是一個觸媒劑,最重要的是需要民間團體或企業長期深耕地方,依照在地特色創造出新的經濟系統,形成量多而充裕的工作機會,讓年輕人在安定的生活環境下養育下一代,這樣才能讓地方生生不息、永續發展。

地方創生希望可以解決人口問題,未來可維持總人口數不低於2,000萬人為願景(照片來源:pxhere)

註1:中央政府在做地方統籌分配稅款乃依據「財政收支劃分法」,其中財政收支劃分法第8條、第12條及第16條之1等條款,將統籌分配稅分為兩種,一為由中央直接按比例撥給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的普通統籌分配款;二是保留在中央,有緊急事項時用於支應,佔6%的特別統籌分配稅款。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

☛|青少年社區關懷行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