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弱勢者同行 食銀深耕社區讓食物系統更具韌性

當許多婦孺、難民、遊民、原住民和雜工被邊緣化、歧視或被排除在經濟參與和社會服務之外時,他們的基本需求、日常飲食往往無法得到滿足。食物銀行的使命之一即是滿足這群被忽視或資源匱乏的人,但在不同文化和背景的情形下,除了幫助這群弱勢者,食物銀行也需要學習在地文化,以提供確實符應當地需求的服務。

棲息萬華的街友是不是都是「萬華人」?

萬華一直都被視為街友聚集的大本營,相較於一般民眾,台北車站及萬華區的街友被警察臨檢的頻率更高;如果有機會檢視街友們的證件,會發現許多人的「戶籍」都設在萬華。你曾想過,為何多數街友都設籍在「萬華區」呢?究竟是因為地緣關係,還是萬華就是具有某種奇妙的吸引力,讓各地的「經濟落難者」都選擇聚集在此?

疫情危機使糧食需求遽增 全球食物銀行救社區免飢餓

2020年來到下半年,國際疫情危機仍尚未解除,除了健康的顧慮,基本溫飽更成了生活的大難題,截至今年5月,全球44個國家的食物銀行服務需求增長了50%至100%,幾乎所有的食物銀行都表示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幫助受疫情衝擊的弱勢社區。

黎巴嫩不斷電 地方女力凝聚社區的光與熱

在黎巴嫩,每7人就有1人沒有電力系統可以使用。面對電力缺乏所導致的外出安全疑慮、生活不便,以及寒冷天候的挑戰,有3位勇敢且堅毅的當地女性,燃起生命之光,照亮了自己,也溫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