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屋書院羅仕龍 老派建築的創生逆襲

老派約會的必要,老派旅行的必要,老派建築的必要。新竹關西書院羅仕龍從保存老屋出發,深度了解小鎮的發展脈絡,與在地夥伴創造且回應社區需求,聯手打磨拋光關西這顆璞玉。來看看老派建築是如何開啟地方創生的逆襲吧!

廢棄老屋說在地故事 邱淑雯為社區保存記憶

自己的社區自己救,生長在美華新村的邱淑雯,聯合社區居民一起向市政府,為重建事宜陳情,經過3年半的抗爭總算傳出好消息,原本的廢墟,如今成為社區活動中心,大家稱之為「美華故事館」,舉凡居民集會、說明會、活動、演講等,不用擔心沒有場地。

創生老屋說故事 迪化二○七博物館承載歷史記憶

如果你靠近聆聽,每一棟看似老舊的的老房子,都會緩緩地說出自己不為人知的前世與今生。坐落於迪化街的三角窗地段的迪化二○七博物館,房子興建於1962年,在創辦人陳國慈活化與利用下,連結在地社區組織,舉辦展覽及藝文活動,不只讓社區居民理解在地的人文歷史,也吸引外國旅客來訪。老房子承載豐富的歷史故事與記憶,當老屋回歸社會,像個社區居民不可或缺的智慧長者,在地也才得以良好發展。

農村不但變成美術館 更是一處安居的好所在

社區空間改造不只是空間的設計或形式,更是人際關係的深化與轉變。曾經紅遍全台的台南後壁「水牛運動」,厚積薄發地帶動起土溝村的改變,這一連串的空間改造,除了社區工作者的專業外,更歸功於當地的阿公阿嬤,願意開放自己的老厝,成為一個個的社區空間。於是平凡無奇的老屋,搖身一變成為踏破門檻的美術館;松鼠阿嬤家的曬穀場,改頭換面成草皮木棧涼亭。最後,轉變的不只是空間,也連結了每一位居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