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重拾老年經濟安全失落的最後一塊拼圖》
醫療進步大幅增加人類的平均壽命,但不少老人因為離開職場,加上醫療及照護需求漸增,以及自己的孩子也陷入薪資漲幅趕不上高物價,難以養育父母,「老年貧窮」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不少國家已推出幫助銀髮族就業的措施,讓有志重返職場長者能再就業,台灣的長者就業該如何超前部署,就業機會又在哪裡?閱讀《社區力點線面》本次專題,一起重拾老年經濟安全失落的最終拼圖吧!
醫療進步大幅增加人類的平均壽命,但不少老人因為離開職場,加上醫療及照護需求漸增,以及自己的孩子也陷入薪資漲幅趕不上高物價,難以養育父母,「老年貧窮」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不少國家已推出幫助銀髮族就業的措施,讓有志重返職場長者能再就業,台灣的長者就業該如何超前部署,就業機會又在哪裡?閱讀《社區力點線面》本次專題,一起重拾老年經濟安全失落的最終拼圖吧!
社區不只是個讓長者安身立命、得以終老的場域,更是讓長者能貢獻一己之力且獲得報酬的地方,宜蘭縣員山鄉的內城社區一輛輛「鐵牛力阿卡」載著遊客,穿梭在田園小徑間,駕駛都是55歲以上的叔叔伯伯甚至是爺爺級,他們還擔當導覽員,引領遊客認識社區,類似這種在社區中的微型工作並非是單一案例,花蓮縣壽豐鄉的牛犁社區也發展出青銀共創的銀髮產業。有人說年紀大還在工作就是老歹命,看看本文,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喔!
6月初,政府各部會雖因應疫情陸續提出紓困補助,但仍有一些族群無法獲得幫助,其中,尤以社區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然而,關於紓困補助,「菁寮無米樂社區」和「寶來人文協會」倒是不約而同地認為「這不是補助金的問題,領補助能撐多久?我們想的是疫情何時能解封?快讓營運恢復、讓產業永續!」
創造永續發展環境,達成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均衡發展,是許多社區的終極目標。台灣眾多的農村中,如何兼顧生態保育的同時,又能發展社區產業,照顧當地居民的生活,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是一個值得學習的案例。2020年4月宜蘭縣縣政府委派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怡伶,教導村民養蜂,村民並運用林下空間種植香草植物,增加現有的農產品種類,開啟社區產業轉型的新契機。
因八八風災失去家園的好茶部落,搬遷到屏東禮納里瑪家農場的永久屋基地,專案經理陳學賢與青年團隊,是如何解決好茶部落的困境、陪伴長者渡過失落情緒?又是如何在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條件下,讓當地接待家庭至今接待了二萬多位「家人」,成為近十年來備受各界關注的社區產業?
台南市後壁區裡有很多隱藏版的老社區,它們皆有著獨特的生活態度及草根生命力。就像後廓里這群不經意變身為時尚包款設計師的茄芷阿嬤們,不但讓傳統技藝得以傳承,也結合文創元素創造新產業,重新賦予社區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