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大專學生工作隊 每年暑假都到偏鄉播撒美感種子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老師不一定會回來,但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改變與笑容,已深植在這群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的大專青年老師心底,感動他們到各社區播撒美感種子,讓更多孩子體驗美的感動,並且知道藝術不遠,就在生活中。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老師不一定會回來,但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改變與笑容,已深植在這群偏鄉藝術教育工作隊的大專青年老師心底,感動他們到各社區播撒美感種子,讓更多孩子體驗美的感動,並且知道藝術不遠,就在生活中。
台灣在經歷921大地震及莫拉克風災後,開始推動防災社區的構想。面對日益劇烈的氣候變遷和天災頻仍的現今,國際上開始出現「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調適策略,防災議題基於在地條件,應以社區的概念由下而上思考,當社區開始有意識、有策略地防災,才是維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因應之道。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都在做什麼?現就讀北一女中的林文芸,在就讀國小五年級時,受到國語課文中青年公益家沈芯菱的故事啟發,明白「幫助別人不必等到長大」的道理。因此她與弟弟和同學一起募集童書、投身公益,讓許多偏鄉的孩子得到幫助。
教師人力的缺乏,一直是偏鄉教育最嚴重的問題,好不容易找到老師了,卻留不住,不但讓付出真心的孩子一再受傷,知道自己遲早要離開的老師也沒有歸屬感。為改善問題,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制度的實施是否能穩定偏鄉師資的質與量、留下對的老師呢?讓我們聽聽來自偏鄉教育工作者們的聲音。
過去的教育,都在教我們提昇「競爭力」,然而面對少子高齡、經濟成長不同以往等狀況,如何與人建立互助關係、共享有限資源,也許是孩子們更需要具備的能力。社區力傳播網致力推廣社區共生互助的理念,邀請您一同關注孩子的「共生力」。
921大地震距今已近20年,但當時天崩地裂的情景仍讓許多人難以忘懷。當年受災嚴重的石岡地區,兩年後以「石岡傳統美食小舖」重新開始。當地媽媽們靠著堅韌和樂天走出傷痛,不僅使美食小舖獲獎連連,也承接居家關懷業務幫助社區長者,紮紮實實地一步步勇敢向前走。
誰說社區裡的獨居長者就只能孤單度日?南投賽德克長老教會附設愛加倍家庭關懷協會在2014年開始老人日間關懷站,關心社區老人,落實愛鄰舍的精神。每週有三天早上進行健康操、量血壓、活化機能運動等,讓長者不僅身體健康,落寞的心得到撫慰,跟孤單絕緣。
社區利益及公益服務間有著模糊的地帶,尤其當涉及社區參與時,常必須在不同的理想及需求中,尋找一個共同的基礎,因此,如何能擴大居民的參與基礎、發揮其合作效益,又如何顧及在店家與社區利益的互動關係呢?讓我們從這群的台大社工系學生探訪萬華的過程開始思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