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互助的巷弄修理站 古風小白屋

座落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古風小白屋,是以閒置日式舊房舍所改造的活化空間,在這裡,提供工具共享及志工駐點免費修理老電器,在這人們漸以消費取代修理的年代裡,小白屋修復了老物,也恢復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為互助共享的社區客廳,更是串連居民情感的好所在。

安寧照護走新路 讓人生最終點回歸社區

在地老化、在家善終是多數臨終者的心願,因此原本在醫院裡的安寧照護開始走「社區化」這條新路。期望透過專業團隊的幫助,讓病人在臨終前得到身心的舒緩,減少家屬面對離別時的悲傷與困難。

與環境共生 和自然共存

透過環境照顧計畫及居民的共同參與,位於新北市新店區中山里的中山公園成了一座同時兼顧能源、食物和照顧功能的社區公園,這裡可以讓長者和新移民種植蔬菜、媽媽陪伴孩子進行園藝治療,也有許多的果樹與鳥兒,讓我們看到一個「人與環境相互共生」的美好關係及最佳示範。

杉林大愛縫紉手作坊:從一個到一萬個包,我們都能做

地方媽媽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覷!十年前莫拉克風災過後,高雄市杉林社區的媽媽們,接受車縫技術培訓,手作 #杉林布包。從創立合作社、建立品牌到現在自立自主,有著接不完的訂單,甚至與知名速食連鎖店等合作,於去年創造超過300萬元的營業額。一針一線中,這群社區媽媽走出巨變,翻轉人生。

都會新社區共生樣貌 萬華玖樓秀給你看

租屋狀況差、孤單、缺少社群活動,是許多都會租屋人的共同感受,但共生公寓的模式,改寫了家的定義,讓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可以住在一起,重啟社群互動關係,朝健康社區發展邁進。

落實就地安老照護 至善老人頤養天年

構築在陽明山麓的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落實「就地安老」及「照護社區化」政策,提供長者以人為本的照護服務,讓長者得到應有的尊嚴、尊重、包容與支持,並在平安喜樂的環境中度過美好的晚年生活,讓安養院成為長者的第二個家。

不老社區住著一群老古椎 安泰社區落實在地老化

高雄後驛地區的安泰里的老年比例占約18%,但卻是個充滿生命力的社區,這個被喻為「老古椎」的社區,不但讓長者走出家門、站上舞台,且用從容不迫的姿態走向生命終點,這個社區到底是怎麼翻轉長者的生命態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