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都蘭診所小劇場 與社區「類家人」作伙不作戲
台東偏鄉的都蘭診所去年12月舉辦兩週年「都蘭診所祭」,診所和地方居民共同演繹照護失智的「小劇場」,在這齣小劇場中,大家同理共感地身歷其境,共同詮釋社區長照與在宅醫療的照護現場,每個人既是彼此的「類家人」,也是相互扶持的「照顧者」。
台東偏鄉的都蘭診所去年12月舉辦兩週年「都蘭診所祭」,診所和地方居民共同演繹照護失智的「小劇場」,在這齣小劇場中,大家同理共感地身歷其境,共同詮釋社區長照與在宅醫療的照護現場,每個人既是彼此的「類家人」,也是相互扶持的「照顧者」。
良好的社區醫療照護系統應該以病人為中心,建立讓所有資源人力可以進來的平台,使資源與資訊可以互享,而這樣的平台,也必須包含家屬與個案,讓受助者表達自己想要接受什麼樣的服務,或是否還需要更多的資源挹注。
為因應2025年日本戰後嬰兒潮世代全員邁入75歲以上,日本政府在2012年起推動「在地整體照顧」,也就是整合社區中的醫療、照顧、保健預防、居住、生活支援等資源,形成強調照顧與互助的「在地整體照顧系統」,讓住民可以在社區中安老。
被評選為「2019台灣十大客庄小鎮」的屏東縣竹田鄉,近年來強調「自己的長輩自己顧」的屏東縣政府,運用在地客家人的「伙房精神」,集合全村力量及村內50多家商店,共同打造「高齡樂智友善社區」。
是誰說醫生只能靠著開藥來醫治病患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台博館一起營造失智者友善社區的整合性照顧環境,現在患者可至北市聯醫就診,醫師將依據病情給予處方箋,憑這張票券患者和照顧者可免費至台博館任一展館參觀。參觀博物館不僅可活化患者記憶,同時舒緩照顧者的身心壓力,絕對是百利無一害的啦!
高齡少子化的衝擊下,衍生出多重的照護問題,從醫療院所到社區,可以有哪些照護選擇及可能性?借鏡北歐與日本等先行國家,台灣是否能找到相對應的解決之道、進而發展出以人為本的整合醫療照護模式?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每個人都有一座金山,等待我們去發掘,人如其名的靜宜大學社工系教授紀金山,他是自己、同時也是別人的一座寶貴金山。當在地老化與共生 的成為流行名詞之時,他早已默默的實踐這樣的理念許多年。他說:「我不是在做好事,我在做美好的事!」而那美好的事,其實關乎你我未來的銀色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