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即武漢肺炎)反映著各國政府疫情預警及彌補機制的反應,也突顯了公共衛生議題的重要性。許多人憂心,一旦社區發生感染,恐怕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因而,相關單位提醒民眾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才能有效的降低感染率,社區與醫療之間,更需一個專業的連結角色,協助預防治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找到特效藥了,那就是「不准出去丸」!一則黑色幽默社群發文,短暫舒緩了開春以來的抗疫緊張氣氛。

2019年12月,自中國華南海鮮市場蔓延開來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19-nCoV),目前全球確診人數已超過4萬人,造成逾900人死亡。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也在1月15日起,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截至2月9日晚間,台灣統計確診人為18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但反映著各國政府疫情預警機制、彌補機制反應,也突顯了公共衛生議題的重要性。

幼兒園小心防疫(照片來源:幸福幼兒園)

社區動起來 守住防疫最前線

2003年SARS事件(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使得台灣公衛防治議題受到重視,在17年後的今日,才能使台灣所受影響較其他國家為小。

據新聞報導指出,中國武漢的百步亭社區於1月18日舉辦「萬家宴」後,在55棟大樓中,有33棟大樓被貼上「發熱門棟」的警示牌,亦即當中有住戶出現發燒症狀,此外更有超過10起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案例。為了防止社區感染,台灣各級學校紛紛宣布延後開學,許多社區協會也動起來,照顧據點的長輩們、量體溫、每日消毒設備,並提供民眾安全的社區環境,提醒民眾出入人多的場所,都要戴口罩、量體溫;鄰里長也透過村落廣播告知防疫狀況,並加以宣導,提醒民眾在四層樓以下盡量走樓梯,進電梯後盡量不要講話,並透過健康站教導民眾如何正確戴口罩。

避免社區群聚傳染,有賴於民眾衛生習慣,因此,將正確觀念延伸社區,並提醒民眾減少出入人多的場合,若身體有不適或發燒、咳嗽、喉嚨痛,要即早就醫。

網路也廣傳著會心一笑的影片,中國有個社區大媽自己帶著廣播器,穿梭在社區中以順口溜宣傳防疫概念:「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根蔥,不往菜市場衝。我在家,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口罩。」短短的幾句順口溜,帶出了疫情所衍生的社區需求,也提醒每個人都要做好自身的防範工作,防疫才能發揮大效果。

社區與醫療間 需要一個專業連結角色

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總幹事、在宅醫療學會副秘書長劉懿德表示,2003年SARS事件,使台灣公衛防治議題受到重視。他回憶當年,面對這樣重大的傳染疾病,一開始各單位短暫喪失治理能力。後來,公衛學者葉金川進入和平醫院,先是釐清「傳染原」和「傳染途徑」,了解「傳染機轉」,將曝露風險之下和安全的族群隔離在A、B兩棟不同的大樓,再切割空調系統,任命重要人員把守A、B棟通道,以杜絕SARS蔓延至A棟,疫情才得以控制。

劉懿德認為,若把醫院看成一個社區,封院並沒有錯,若有良好的疾病治理,能夠防止可能病源的流動,這是較直接有效的方法。台灣這次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就充分運用了SARS事件和平醫院抗疫的經驗。

目前台灣社區的防疫,大多得靠民眾自覺,因此鄰里長及社區組織理事長的角色無疑十分重要,但若發生群聚感染,光是和社區及民眾關係緊密是不夠的,在社區和醫療服務之間,更需要的是一個專業的連結角色。

他提及,早期在台灣各個社區衛生所的「公衛護士」,就有這樣的連結力,他們在社區駐點、進行訪視,並且熟悉每戶人家的健康狀態。但隨著醫療市場化後,衛生所逐漸被社區診所取代,公衛護理師角色不再一樣,診所也無法執行衛生所原本的公衛功能。因此讓某部分的公衛功能恢復運作,並解決公衛護理師人力匱乏及諸多困難,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社區與醫療之間,需要一個專業的連結角色,協助預防治療。(照片來源:達志圖庫)

那年 SARS教我們的事

這樣的想法來自於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劉美霞提「重振衛生所小兵立大功榮景」的觀點。劉懿德舉例,位於古巴就有這樣的社區機制,政府提供資源讓社區培育國家醫療人員,居民健康與疾病都由社區的醫療站掌控,有任何狀況,先由第一線控管、監測,必要時隔離。

除了重振衛生所在社區的功能外,陳美霞多年來有感於當年SARS的防疫工作落實困難,也大力推動社區公衛教育、解放公衛知識,並以改造公衛體系為目標,多年來,在醫療院及社區宣導公共衛生知識,並結合社區大學行動,將計劃延伸至偏遠的鄉鎮。

當年對抗SARS事件中參與重要角色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近日受訪提及「防疫就是一個同心圓的概念,一層一層,有的時候是要一層一層增溫上來,反之有的時候,要一層一層的降溫,回到大家日常生活。」因此由上而下的政策固然重要,但防止社區感染,最重要的仍是有賴民眾從日常生活做起,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採訪撰文:陳佳楓
編輯:胡善慧


▸▸捐款支持▸▸

☛|抗疫物資包經費|☛

☛|弱勢家庭抗疫急難救助金|☛

☛|疫情期間兒童待用餐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