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雖是初夏,卻已火傘高張,而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的校園內,因著一場「高齡夢想市集」活動的開展,也是同樣熱鬧滾滾。內容包括市集聯歡博覽會、高齡健康宣言、萬歲操和青銀共餐等。社區長者與服務學習的同學一起參與互動,不時可以看見學子攙扶長者,或是學生為老人家挾菜的情景,彼此的笑容讓人內心滿了暖意。
主辦這場高齡夢想市集活動,是臺師大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所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 USR 計畫)。主要推手學務長張少熙表示,有鑒於臺師大所在地的台北市,65歲以上長者比例與老化指數,相較其他5都及全台平均值都是較高的,因此主張高齡者應持續追求提升生活品質,以有品質、有尊嚴的老化做為計畫推動的核心理念與精神,期待將「長健」理念推廣至全國,向前延伸發展高齡健康促進、延緩高齡者的臥床或被照護的年限,促使高齡者維持積極、活力、健康的生活品質。
「其實在台北市也有偏鄉,就是二樓以上、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高齡者不願或無法下樓,服務者也不容易上去,因此我們非常關注這些『偏鄉』長者在社會參與和人際連結上的需求。」張少熙表示,讓學生透過青銀共餐共學等具體行動深入社區、關懷長者,使長者的生活有了年輕活力;對學生而言,也得著許多長者豐富生命經驗的刺激與建議,產生出互助互惠的美好果效。
在社區中重拾厝邊濃濃人情味
台北市大安區錦安里里長龔志慧與臺師大的合作已有七年。「當時接觸了師範大學的張少熙學務長,他是休閒運動學院的院長,我們就發動里民長者一起來運動,為自己的健康努力。」龔志慧表示,社區中的年輕人大多在外地甚至國外工作,家中長輩究竟要由誰來照顧?她曾經思考發動青年與中年人來照顧,但就實際狀況來看是有困難的,於是轉而鼓勵長者自己走出家門、跟他人互動,避免產生失智與提早老化。
一開始的推動十分辛苦,經費場地都是問題,但過程中逐一克服。從去(2017)年開始,除了原本的共同運動之外,還加上了共餐與共學,老人家不但變得健康,也認識更多同伴和鄰居,拉近了距離,也增加了彼此的情誼。龔志慧表示,透過青銀共餐共學,讓年輕人可以接觸到年長者,自然地學習生活經驗與智慧,也有機會增加年輕人的愛心與耐力;對長者而言,也許孩子都在外地忙碌,在跟年輕人互動時,可能就把他們當作自己家的孩子,增加許多親近感。
都市化的社會,充滿了現代社會的冷漠與不信任,然而其實過去台灣的鄰里間,就像一家人。如何重拾農業時代厝邊頭尾的情感?也許在共餐的餐桌上,我們可以試著找回過去農業時代的人情味,那種厝邊的感覺。
青銀共餐打破固有想像框架
除了臺師大之外,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全人健康促進中心」也參與在關懷社區高齡長者的行列當中。其承接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計畫,提供社會參與、健康促進、預防及延緩失能等服務。主要參與科系有護理科、醫藥保護、幼保科的學生,而隨著活動愈趨多元,其他科系也一一加入陣容。今年五月起,全人健康促進中心也開始辦理青銀共餐,至年底的周間下午五點都有共餐活動,讓社區長輩與學校學生們能一起用餐。
全人健康促進中心主任陳豐文表示,之所以辦理青銀共餐,主要是因為現代家庭很多子女都在外工作、求學,長輩足不出戶,漸漸跟社會隔絕,行動能力也退化,所以希望透過共餐讓長者走出家門、走入社區。共餐餐點都是由學校營養師設計,皆計算過營養與熱量,再請外燴烹調。
過往長者常接觸的都是同年齡層的友人,透過與青年學子的互動,不僅增加對彼此的瞭解,也發現學生開始教導長輩使用3C產品及新事物,帶給長輩們嶄新的生活與文化刺激,也提升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參與共餐的學生們,大多是學校的住宿生,有的是從花東或偏鄉到北部念書,離鄉背景的他們透過共餐得到來自長者們猶如父母般的關心;當長者述說生命故事時,因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與價值,同學們也都聽得津津有味。而有些學生來自弱勢家庭,共餐不但解決了部分的餐食問題,也在與長輩互動過程學到尊重、包容、服務學習的觀念。
陳豐文表示,一般人會以為青銀共餐是青年陪伴長輩,但其實青銀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長輩也回饋了青年學子們許多,效果超乎預期。比如說,學生念的是醫護相關科系,遇到實習的困難,或無法理解的想法時,往往可以在餐桌上得到解答;之前有些護理系的學生,會因不瞭解長者而產生抗拒工作的心理,透過共餐便突破了與長輩相處的困難。陳豐文進一步表示,若能讓醫護相關科系的學生參與青銀共居,也許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用長者的觀點看事情、瞭解長者的需求,未來在職場上可以照顧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
在學校課程設計和計畫推行的催化下,青年學子們與社區長者們的距離,隨著餐桌上的交流,彼此日漸靠近,一頓飯下來,不僅飽足了胃,也滿足了心。誰說世代間的鴻溝不易跨越,只要願意開始行動,就有路可走。學子與長者,彼此在餐桌上找到自己的「另類」家人,相互陪伴之餘,更能夠開拓生命視野,讓當下的自己,成為對方這一段生命旅程的旅伴和同行者。
社區力傳播網編採團隊
記者/攝影|盧明正、張以牧、陳佳楓、胡善慧
編輯|胡善慧
影音|曾雅萍、徐嘉玲
圖表設計|曾雅萍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