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佳霖

自2008年中國毒奶粉事件、2013毒澱粉及劣質沙拉油事件,一直到2014年豆芽菜使用工業用漂白劑等食安風暴,不僅讓民眾對食物產生疑慮,更讓家長擔心孩子們的健康。台中東海國小有一群家長意識到食安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想帶孩子親手種植,找回人與食物、土地的連結,透過共耕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物。

這群有心的家長雖有想法,卻礙於學校腹地不大無法種植,家長會成員呂木蘭於是號召9位家長,在2015年10月,以一人出資一萬元合租位於台中東海漁村後方、大肚山上400多坪的荒涼紅土,成為「東海.食農教育基地」,就此開啟共耕、共學與共享的生活。

由東海國小的家長合資買下400多坪的荒涼紅土,成為「東海.食農教育基地」,開啟共耕、共學與共享的生活(照片來源:台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

貧脊紅土變食物森林

在貧脊的紅土上種東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農事一竅不通的家長們而言,從失敗中學習是家常便飯,但大家並不氣餒。2016年呂木蘭輾轉得知樸門永續生活設計方法,因此邀請美國籍的樸門老師唐敏,到基地舉辦樸門永續工作坊,開始實踐樸門「照顧生態」的精神,以厚土種植法進行土壤改良,建置不用沖水的生態廁所,並使用生廚餘製作堆肥黑金。

2017年4月,為了將食物、農業、土地的精神推廣給更多人,也讓基地得以長期發展,家長們共同成立了「台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持續摸索種植的方式,慢慢將貧脊的紅土變成豐富植被覆蓋的食物森林。基地有了共耕菜園、生態池塘、螺旋香草花圃,也吸引不少動物昆蟲進駐。硬體建設有竹屋教室、戶外爐灶、Pizza窯、咕咕雞舍等等,目前正在興建的自然建築「水滴屋」,則是未來的教室。如今紅土已充滿了大自然的生動元素,以及樸門生態社群在這裡共同生活的巧思。

美國籍的樸門老師唐敏,到基地舉辦樸門永續工作坊,開啟實踐樸門「照顧生態」的精神(照片來源:林冠緣)

投入食農教育與社區團體合作

為了分享樸門永續生活理念,讓大家看見與大自然共好生活的可能性,2019年起,協會與唐敏合辦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PDC,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將友善土地的知識傳遞給更多人,進而共同實踐並成為支持網絡。每年也會與台中市文山社大(以下簡稱文山社大)合辦食農課程,讓更多社大學員能夠以生活化的方式切入食農議題,將食物、土地、環境與人缺一不可的重要性加以推廣。

當基地建設逐漸完整、植被也變得繁盛茂密,吸引很多團體想與協會合作,除了相關食農議題,也秉持樸門「照顧人」的精神,開放給弱勢團體參與,包括社區長輩、婦女團體、特殊境遇家庭的參訪,還協辦園藝療癒等活動,希望在活動的過程中能藉體驗農事療癒身心,讓參與者重新找回自己與土地的連結,透過親手實作增加生活樂趣與提升信心。

除此之外,協會更極力推廣「分享多餘」的精神。每年有兩次種子交換活動,彼此分享自己收藏的種子,新手夥伴可以把想種的種子帶回家,唯一的條件是「一定要種下去」,未來再帶下一代種子來分享。學員也可以共享基地的碎木屑,木屑不僅可以當「熱堆肥」材料,也可以當良好的覆蓋物。台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曜聰說:「我們非常歡迎上過任何課程的同學回來取用木屑,叫這麼多就是要分給大家使用,用完了再跟環保局申請就好。」

台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藉體驗活動,讓參與者透過親手實作增加生活的樂趣與提升信心(照片來源:蔡保羅)

實踐無毒健康飲食串連人心

這裡很特別,工作夥伴都是志工,大家不以營利為目的,真心為推廣樸門精神、食農教育而聚。課程期間可以看到志工們有說有笑,感情非常融洽,在食物森林裡,伴著蟲鳴鳥叫,光線從樹梢穿透成群的樹葉,灑落在歡樂的氣氛當中,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協會沒有支薪,是什麼魔力讓大家願意聚在一起打拼?呂木蘭笑說:「大家對環境推廣有共識,再來就是我們常分享手作又美味的食物擄獲人心,我也喜歡帶美食來餵食大家。」每堂課都有令人驚豔的無毒蔬食饗宴,像是志工親手製作的印度咖哩薄餅、每堂課泡不一樣基地種植的香草茶,還有用天然梅汁調味的生菜沙拉,及一起製作彩虹湯圓……

分享手作又美味的食物擄獲人心,圖為課程夥伴一起製作彩虹湯圓(照片來源:台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

無毒健康美食是開啟人與土地關係的一把鑰匙,現在外面的食物加工品太多,一般都市人根本很難享受到食物的原汁原味,蔬食有時還被誤解成難吃、苦行僧的吃法。如果每個人都有機會享受到這樣天然健康美味的食物,從前菜、正餐、點心、水果一應俱全,那麼重新認識大自然、愛護土地的門應該就會隨之被開啟。

楊曜聰表示,樸門共好互助的社群不一定要住在一起,合租一塊地也是一種可能,目前租約為兩年一期,沒辦法確定地主對土地未來的規劃,但志工們有共識,只要還承租的一天,大家就會好好享受共耕共食共活、珍惜向土地學習的日子,就算有天地主將土地收回,大家也已具備再闢下一塊良田的能力。

發起「東海.食農教育基地」的家長們最初因食安問題決定共耕而聚,漸漸地不再是單純地共耕、共學、享受快樂的自然時光而已,這塊地作為台中食農教育的先驅,同時肩負著給下一代永續發展示範的使命。未來協會也將開發更多元的生活應用課程、繼續改良耕作及建設,期許有一天能在基地裡做到真正的自給自足、零食物里程,讓樸門永續生活的精神「照顧人、照顧生態、分享多餘」持續蔓延。

延伸閱讀:
江佳霖
《莎粒の綠生活週記》版主,土生土長台中人,喜歡大自然,熱愛土地,立志讓地球每天綠一點、分享永續又好玩的生活方式,目前關注在「零廢棄生活實踐」、「友善環境空間報導」、「食農生活實作」等三大面向。有鑒於知道綠生活的人太少,實踐的人又更少,因此希望將家鄉台中綠生活大小事列入報導,跟更多人分享,進而促成環境友善行動。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社區記者培力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