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善慧

有著專業醫院管理、長期照護、社區部落健康營造、災後重建等背景的成亮,經歷更是洋洋灑灑:家庭暨社區展望協會理事長、老五老基金會創會董事、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恆春基督教醫院董事兼行政副院長等,雖然高齡社會近來成為火紅話題,但其實他在近三十年前便已開始關注。「28年前我參與全民健康保險規劃,那時才三十多歲,就發現當我六十幾歲時,台灣會變成高齡社會,從此便關注這個議題。因為少子的緣故,台灣現在老化的現象,比當初經建會所推估的還要嚴重得多,當初沒有預料到問題這麼嚴重、這麼快速。」

 

戰後嬰兒潮世代,是指於民國35年到53年出生的這一代,佔全台人口的27%,整個勞動人口的58%,是台灣人口最多的一代。他們被稱為「建造者」。如今距戰後已超過70年,戰後嬰兒潮轉為退休潮。

 

日本社會學藤田孝典於2015出版新書「下流老人」,描述由於年金制度即將崩壞、缺乏長期照護人力等原因,會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身陷貧窮漩渦而無法自拔,諸如部分養老院、照護中心、簡易旅舍等,以低價吸引下流老人入住,但是提供的環境、膳食、服務品質都非常惡劣。有些商人甚至將下流老人請領的生活年金全部侵吞。2014年向日本國民生活中心告發的類似案例高達1454件,許多老人院和照護中心的衛生品質惡劣,照護人員霸凌老人,老人被迫寫遺囑轉移財產,還有老人院收了錢不久就惡性倒閉……各種狀況本層出不窮。這種現象在台灣也有可能出現。

 

面對日益嚴重的高齡人口及少子問題,成亮試圖提出解方,他致力推廣「攜手共老行動計畫方案」,內容包括「攜手共老金石盟」、「攜手共老家園」及「攜手共老學苑」,共創支持性環境,彼此互助,期望透過這種互助式共老的行動計畫,達到健康促進、溫馨陪伴、貼心照顧及攜手圓夢、銀髮再就業等目標。

 

成亮表示,當前的大環境,老年人口唯一的選擇就是靠自己,但要怎麼靠自己?第一步就是「樓頂啾樓腳、厝邊啾隔壁」。他認為至少邀請到16位鄰近經常相聚的親朋好友,共組「攜手共老金石盟」,彼此成為不離不棄的盟友,相互陪伴共創幸福的銀髮生涯。成亮解釋:「為麼要邀請鄰舍?因為當我們發生困難時,子女親人也許遠在天邊,只有左鄰右舍才是真正可以及時幫忙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們常常提到的「遠親不如近鄰」。

成亮推動共老學苑,促成銀髮生涯終身學習文化的養成(照片提供:盧明正)

成亮認為,現階段所面對的難題之一,是大多數的人仍然習慣於將所有的需求建立在家人身上,這個傳統的觀念深植人心,這是過往農業社會所留下來的「養兒防老」文化。然而隨著世代演進,以及都市化程度加深,過往大家庭制度崩落,家庭原有功能已經部分喪失,可是卻依舊扛下許多來自道德倫理的要求與重擔,讓許多家庭承擔更多的壓力,家人關係也趨向緊張,若是鄰近的社區居民可以成為相互彌補家庭人力不足的主要幫助者,將會對家庭增加一些助力。

 

盟友的三大共同目標

在成亮的理念底下,共組「攜手共老金石盟」的16位盟友有三大共同目標:第一是實踐身心靈健康促進的生活,攜手遠離三個失(失能、失智、失依),現今健康資訊相當普遍,所欠缺的往往只是一個支持性的環境,因此當大家一起運動、養生,整個生活型態就容易改變。

 

第二個目標是維護及營造社區健康資源,特別是公共衛生資源,諸如健康促進、急性醫療、長期照護等。碰到困難的時候,是否知道資源在哪裡?跟這些資源的關係如何?我們需要學習更加珍視現有的寶貴資源,包括對醫護人員、醫療團隊表達感恩,以及重視照護服務員的價值等。因為他們都是在人們困難的時候,真正給予幫助的人。「但是台灣社會所有的焦點都在談錢,所以讓人覺得他的價值只能用錢衡量,這是非常可惜的。目前台灣訓練了10萬以上的照護服務員,在第一線臨床服務的不到1萬人,原因何在?因為我們把照護服務員當佣人,照護員的收入已不高了,再加上照顧人的意義與價值不被肯定,誰會想做呢?老人的人口很快就會越來越多,照顧長輩的困難度也會越來越高,家人是愈來愈難承接得下來的,從這點就可以知道照顧服務員這個工作有多重要。」成亮有感而發。

 

當這兩個目標都步入軌道後,第三就要積極倡導與分享營造經驗,將愛傳出去。讓受照顧者不僅是依賴資源者,更要讓他們靠自己的努力與能力,創造出不一樣的生命價值。

 

攜手共老學苑  養成終身學習文化

為了達成攜手共老家園的自助互助功能,充分展現支持性環境應有的效益,成亮認為必須結合社會既有資源,辦理攜手共老學苑、開設課程,促成銀髮生涯終身學習文化的養成,以落實「銀髮族是寶貴的人力資源而非負擔」的世紀責任與使命。課程內容主要針對攜手共老家園的三大共同目標進行規劃設計,例如實踐身心靈健康促進生活的課程,包括:有效防治慢性病、助人者的心靈健康與自我成長、提升家人關係品質、傷病突發時危機處理的標準作業流程等;維護並營造社區健康資源的課程包括了心靈陪伴、醫病關係、長照服務、社區營造、善終關懷與志願服務;至於積極倡導與分享營造經驗,包括:網路應用、公益行銷,關係經營與方案設計和管理等相關課程。

 

「我特別要講善終關懷。」面對這個攸關生命尊嚴的議題,成亮的聲調聽起來格外語重心長。「常常是因為人們不願讓病人離開,因為他離開,我就孤單了,但是卻沒有想到,病人要受多少的苦。」一位朋友的母親85歲跌倒腦出血,手術後仍無意識,院方告知要氣切。「以現在台灣的醫療品質,氣切後仍然可以存活很久,但人會不會清醒?不一定,也很可能就此成為植物人,然後一拖就拖十年,大家看到要花這麼多錢,人也不見得回的來,這種責任要誰來承擔?於是家人之間就會有問題,所以善終關懷是非常重要的。」前耕莘醫院院長陸幼琴提倡「四全」的照顧理念,分別是全人(注重病人的身心靈)、全隊(有專業及經驗的醫療團隊)、全家(能妥善處理家人關係)、全程(從住進安寧病房到病人離開後一年的悲傷輔導),如此安寧療護才能做到完滿。

 

「攜手共老行動計畫方案」是讓每個長者都動起來,不再將自己生活的需要推給別人,而是自己經營、自己負責,這將會為台灣創造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成亮持續號召更多人加入攜手共老的行動計畫方案,信這是他致力投入的使命,希望大家都能用具體的行為語言,看重上帝創造每一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同時也透過具體的行動,留給後代子孫最佳的身教與見證。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