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子恩
你可能聽過田園詩人陶淵明著名的《飲酒詩》,其中寫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走一趟士林區德行里的「繽紛農趣」,你會發現這句話的現代版浮現眼前,只是改成「採瓜東籬下,悠然見SOGO。」
「瓜」是農園中結石纍纍的絲瓜,農園旁邊就是天母SOGO百貨公司,都會區的熱鬧喧嘩和恬靜怡人的農園形成強烈的對比,卻更顯療癒。也許陶淵明歸隱田園的樂趣,德行里的里民們最能感受。
里長與鐵粉部隊打造台北市最貴農園
這座位於百貨公司後方的小菜園,正是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珍貴而獨特的地景,也因此繽紛農趣號稱「台北最貴農園」。然而更珍貴的是,默默耕耘這塊農園的里長張僡美與志工們。
農園經營有成,形成一畝都會中清新的小天地,卻常常出現順手牽羊的「偷菜賊」,但也意外凝聚了社區居民「合力抓賊」的向心力。張僡美分享,曾有志工因自家位於農園上方的大廈,某次看到一位女士在農園裡偷菜,「她立刻從8樓的家衝到農園,想規勸對方停止偷菜,對方馬上躲到百貨裡,她也跟著追進去,直到親手把這個偷菜賊抓出來。」志工們的向心力,儼然成為農園的現成保全。
張僡美強調:「我要建立的是一個正確的觀念,我們的志工種菜非常辛苦,一週要來三天,兩天澆水,一天是週六勞動服務,拔草、翻土、施肥、種菜……大家都是花時間經營,哪有順手摘了就走的道理?」
因為從里長、里民到志工上下一條心的認真維護,農園可以說是獲獎常客。百貨公司旁的「繽紛農趣」和區民活動中心樓上的「德行繽紛綠屋頂」,分別獲頒111年度田園城市建置成果競賽特優獎及特色地景獎,張僡美謙虛表示:「這份榮耀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靠大家守望相助來的。」
她回憶,整個志工團隊從沒人要做,到現在擁有一票28人的鐵粉部隊,一路上遇到的都是讓她感激的貴人。「我選里長時的口號是『里長就是一個志工,而里長服務社區的角色並不是里長來服務大家,而是一群志工一起來服務整個社區。』」
志工們願意互相幫忙,也認同維護農園的理念,造就了流動率極低的堅強團隊。即便徵求新志工,張僡美的態度也是寧缺勿濫:「我要的是跟我們有共同理念的志工,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知,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在公用的土地上種菜,就要有所回饋。」
志工媽媽變里長 照顧對象擴及全社區
因此,她每一季會發起一次捐菜行動,視農園收成的產量,捐贈至喜憨兒照護機構,或德行里的弱勢獨老和需要有機蔬菜的癌友。近年因疫情關係,德行里可愛的志工們甚至主動提議,將農園收成分享給辛苦的前線醫護人員,於是捐了30公斤的菜給陽明醫院,讓醫護同仁感受到被重視的心意。張僡美欣慰地說:「大家有一樣的理念向前走,是我一路走來覺得最棒的。」
「我以身為德行里里長為榮,更以里民們是一家人為榮!」提到德行里這個社區,張僡美的認同感溢於言表。難以想像的是,選上里長前她只是個擁有公家機關穩定工作的職業婦女,也是政治素人。在孩子們上小學時,她就在工作之餘擔任學校志工,不巧遇上工作地點遷移,距離太遠使她無法兼顧家庭,當時正逢選舉,個性當機立斷的她只考慮了3天,便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投入里長選舉。
「反正我在學校是志工團團長,而里長不就是服務社區的志工嗎?」抱持著單純的服務心態,張僡美就這樣踏上了里長之路。2014年她帶著唸小學的兩個小孩去拜票,沒想到大家眼裡「一群老弱婦孺(志工媽媽與孩子們)的團隊」竟然選上了!而她這位媽媽里長,一當就是8年。
張僡美上任時,適逢台北市推動田園城市政策,零園藝背景的她從田園城市種子師資班開始,一步一腳印認真學起,先是教大家種菜,到最後設計出自己的農園。「剛開始最難的是人力招募,因為種菜真的很辛苦,但直到我把盆器放進土裡之後,大家開始相信我們是玩真的。」時至今日,不論是遛狗的人、晨運的人、逛百貨公司的人、或是鄰近商辦的上班族,只要經過農園,都不免為之驚豔,想不到這樣的都會公園之中,竟然可以有這麼綠意盎然的小菜園。
對於農園志工的管理,張僡美自有一套獨到方法。「我們堪稱是台北市田園城市的範本,每個志工都要簽管理規則,填好班表後就按表操課。」說是「玩」園藝,卻是用最認真的態度看待農園裡的工作,使農園每次參賽都交出漂亮成績單。此外,她還定期舉辦志工聚餐,以「一家一菜」的方式,促進志工間的情感交流。
凝聚里民、志工 營造「社區一家」氛圍
把里民們當成自家人,凡事親力親為的個性,讓張僡美身邊充滿善的循環。「大部分里長應該都是用line群組,但我必須用社群,因為人數早就超過500人了,因此改用社群概念去經營上限可以到5000人的群組。」將社群經營的概念帶入社區管理後,張僡美驚喜發現,當她無暇看訊息時,就會有熱心志工幫忙回答民眾提出的問題,無形間形成守望相助的概念,而這正是她所要營造的氛圍。
熱心助人的特質讓張僡美忙到每天工作滿檔,她回憶,自己曾經半夜三點還在路邊陪伴台電人員處理里上停電的問題,一度因太操勞累壞身體而住院。「大家在群組裡關心我怎麼了,還有人說『你看里長都累垮了,大家有些事情要自己處理,不要什麼事都問里長。』」讓她倍感溫暖,「身體是累的,精神卻是開心的。」
「我都跟他們說,我照顧你們比照顧我自己的孩子還多。」張僡美打趣地說,自己常被社區居民笑個性「雞婆」,做為里長,每天都有大大小小忙不完的事,辛苦歸辛苦,社區鄰里一家人般的情感,是支持她不斷前進的最大動力。
關懷社區長輩不遺餘力 課程用心名聞遐邇
「社區裡有人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會用關心家人的角度關懷他,讓對方感同身受。」張僡美舉例,曾有一位個性較固執的長者,以往參加社區據點課程後總嫌共餐活動的餐點不好吃,有趣的是他卻老是裝了滿滿兩個便當盒的飯菜回家吃。這位長者平時都是和太太一起參加共餐活動,但消失了一陣子,再出現時已是形單影隻。在她的關心詢問下,才得知他的太太因憂鬱症,被家人帶到外縣市就近照顧。
「我現在是孤單老人啦!沒有人要理我了啦!」聽到長者如此自嘲,於心不忍的張僡美安慰他:「你現在一個人住很自由阿!而且要是真的沒飯吃,有困難,你跟我說。」讓對方知道他不是孤身一人,「就像自己的爸爸一樣,長者會有自己的脾性,但是不用跟他計較這麼多,他們要的其實只是關心。」
在社區據點課程安排上,張僡美煞費苦心,光是每週二的銀髮共餐課程,從找講師、排課程,所有內容她都一手包辦,也因為課程豐富、好評傳千里,一度還出現從不同里、或是遠從北投跨區來參加課程的長者。
舉凡衛教知識的宣導,張僡美除了提供長者們西醫衛教知識之外,還用心的安排中醫師至社區據點上課,沒想到長者們對中醫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反應熱烈,紛紛問她:「什麼時候還要排這位講師再來幫我們上課?」長者的反應讓她非常有成就感。
張僡美有感而發:「有時候,長輩們真的就是老人孩子性(台語)。」在課程安排上,她特別從小孩的觀點切入,認為小孩喜歡的課程,長者們應該也會喜歡,因此會在靜態知識性課程,如醫學講座中穿插安排如魔術表演、學客語跟做客家麻糬的動態趣味課程,受到長者們的熱烈歡迎。
展望未來 期待為永續經營盡一份心力
在農園經營上、里民之間向心力的營造上,張僡美都做得有聲有色,而這一切要源自於她的人生哲學:「人生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有走出來的美麗。」張僡美說,自己也常在社區中分享這句座右銘。她認為,所有事情都要身體力行,才能創造自己的美麗人生。每個人都願意為社區付出,並且能夠自主管理,成為德行里最大的亮點。去年甫獲環保署銀級社區的最高榮譽肯定,今年又在田園城市上拿到兩項大獎,已經是社區營造模範生的德行里,未來展望還不僅於此。
張僡美透露,為了讓德行里永續經營,在環保和公益上盡更多心力,她還想和附近的學校合作推廣食農教育,並且結合鄰里與百貨公司中的麵包店合辦剩食銀行,擴大社區服務的範圍,造福更多有需要的人。從這位媽媽里長眼中散發出的光亮,可以期盼「我德行我驕傲」的這塊活招牌,將會寫下更多精彩的故事!
延伸閱讀 :《打造全齡農耕的都市 跨齡市民耕種者共同發聲》
▸▸捐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