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欣芳

芬蘭遊客Lia來台觀光,出了機場,第一站即直奔美麗宜人的客庄小鎮新竹關西。關西擁有豐富的客家文化,同時也是國家計畫「浪漫台三線」的重點鄉鎮,Lia為了體驗台灣的古色古香,入住南山里百年的三合院古厝「羅屋書院」,當旅行結束離開台灣前,她傳了一張照片給書院管理人羅仕龍。訊息裡這麼說:「在台灣旅行一個月,想以刺青做為紀念,其中一個圖樣即是羅屋書院。」

古老立體的羅屋書院,轉化成女孩身上難以除去的刺青,這種「受寵若驚」的心情是羅仕龍始料未及的。返鄉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羅仕龍雖在羅屋書院這個大宅子出生,但三歲後就跟家人遷居台北,他表示,會回到關西,就是為了保存這個老房子,對父執輩的人而言,保存老屋僅只於修繕和維護,不會想到社區總體營造,也沒有思考到如何讓環境有特色再發展出地方產業。

芬蘭遊客將羅屋書院作為刺青的圖樣,同時並刺上台北101和高山。(照片來源:羅屋書院)

老屋再生 回應且創造在地需求

決定回到關西前,羅仕龍在台北仍有工作,他利用周末假日,台北關西兩地奔波,也因緣際會與「關西鎮鄉土文化協會」合作,無償將羅屋書院提供給他們使用。至此,古老的大宅催生出客家劇團──牛欄河劇場,原本安靜的老屋開始上演一齣齣被當地人視為母親河的「牛欄河」故事。除此之外,鄉土文化協會也協助將老屋登錄為新竹縣歷史建物,並整理當時的照片,舉辦老照片展和藝文活動,老屋華麗轉身成為社區營造及文化導覽場域,因為這些前置努力,羅仕龍看到返鄉的一絲可能性,2014年總算下定決心回鄉守護老家。

回到關西後,羅仕龍坦言自己當時對於要做什麼並不明確,他先花了九個月整理修繕環境,也梳整內心的千頭萬緒,深度了解整個小鎮的發展脈絡後,思考出如何透過老房子的改造,創造且回應在地需求。

在羅屋書院,人們不僅能欣賞、感受建築的老派風味,老屋也用客家料理和故事給予人們味蕾和心靈的滿足。羅仕龍表示,以羅屋書院為基底,邀請更多人一起體驗這個地方具特色的食衣住行育樂,像是由社區媽媽教導客家菜包DIY製作,或是品嚐客家料理,並由社區的夥伴訴說這裡的故事。此外,羅仕龍也希望能將在地文化轉化成藝術產業,他與在地夥伴成立「關西藝術小鎮發展協會」,推動不少有趣的藝文活動,像是「客家唸謠展陶藝」,與在地的創作者合作,經由茶與客家唸謠,創作者分享自己的創作和捏燒的陶壺。

百年的客家三合院古厝「羅屋書院」,近幾年成為客家文化的傳承平台。(照片來源:吳欣芳)

串聯資源 不慍不火地推動在地文化 

如果細細品味,人們會發現每個村落,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步調,在關西小鎮,時間的重量似乎被稀釋了,關西特別適合不掛念時間,喜愛緩緩散步的人們。羅仕龍說,關西是個適合散步、退休的地方,在地的夥伴與他努力找回古道的功能,也共同構思環狀自行車道的規劃;之前有請當地的耆老協助修復古道,但修復古道需要完整的方法論,光是示範還是不夠。現在,他與「千里步道協會」合作,帶著當地的青年或對古道有熱情的人,一同認識手作步道並保護周邊的原始山林。

現階段的羅仕龍也在國小任教,許多人會問他,為何不專心地做好老屋保存,更積極推廣在地的文化或觀光。他說:「目前仍是逐步發展的階段,有時候慢一點反而是好的,太快可能會荒腔走板。」這幾年,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關西,對關西人而言,當然希望有人來認識關西,體驗這裡的文化,但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太多遊客前來,擔心會造成社區或環境的破壞,總是希望維持一個平衡。

羅仕龍致力於將羅屋書院與地方相互結合,打造客家文化聚落。(照片來源:吳欣芳)

細細回顧羅仕龍這些年從事以老屋為出發點的社區營造時,可以感覺到他不躁進,也不拖延,他在小鎮的生活現場找到洞察,細膩地重組日常細節,挖掘特有的資源和亮點,他明白這個小鎮豐富的文化底蘊,有美食、有古橋、有老街、有茶廠、有古道,他要做的就是讓這顆璞玉,打磨拋光後散發光芒。「我認為無論是城市或鄉村,都有自己的步調,我盡量找到這個步調,從中做些什麼,讓這個地方去發酵、去醞釀,我認為這樣才會長久。」羅仕龍說。

面對外在瞬息萬變時 更要回到初衷

在羅仕龍眼中,社區並非是個巨石如如不動,它更像是一個有許多群體和次團體的複雜有機體,關西有各式各樣的人,手作職人、專業的茶人,戲劇人、建築人或是愛書的老闆等等,利用各自的專業進行社區參與,或是推廣地方文化。羅仕龍指出,每個人的起點都不同,因緣際會一起出現在這裡,這些年人跟人以及人跟地方的關係,其實不停地在變化。

當外在人事物瞬息萬變,羅仕龍更需校正內在的羅盤,念茲在茲當初返鄉的初衷──保留老屋。他表示,隨著時間更迭,有些想法也會改變,如果沒有搞清楚為什麼要回來,很容易感到迷失,尤其所做的事與社區或公眾事務有關,更要拿捏好界線,是要參與到什麼程度,這些都要思考清楚。

細數返鄉後的日子,從老屋和聚落的推展到老街再生、古道修繕和各種服務與活動的嘗試,問起羅仕龍心中的關西風土經濟學,他說:「簡單講,就是大家都待在自己的家鄉,安居樂業,環境跟文化都能被完整保存,在地人與外地人都能享受這片土地,這大概就是我心中的樣貌吧!」

羅屋書院建築的雕刻富有良善正面意涵,雕刻已是接近寺廟的裝飾等級。(照片來源:吳欣芳)

究竟這個老屋具備什麼魔力,讓女孩將羅屋書院刺上了手臂?羅仕龍笑說,應該是老屋的「生活感」吧!大部分的老屋,當你走進去時,會覺得像是走進博物館,但羅屋書院散發的卻是濃濃的人情味。


▸▸捐款支持▸▸

☛|「芥助網」社區工作服務計畫|☛

☛|50+就業培力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