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以牧
以料理凝聚社區關係的Cook小城
美食,除了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也能凝聚社區。20年前曾在小城里主辦封街共餐,並持續在小城社區發展協會負責共餐伙食的潘傳林,便是希望能重現當年的一家一菜,來連結社區的情感。潘傳林說:「當年的封街共餐可以說是萬人空巷,社區居民的參與度高達90%。我一直很想重現當時的場景,就這樣開啟了Cook小城。」
在具體做法上,Cook小城希望找到社區中5至10位料理達人,每人準備自己的私房料理,並透過文字、繪圖與影像,呈現料理的食譜與背後的故事。潘傳林笑著說:「我本身在賣茶,準備的是自己研發的茶香油飯。上一次試煮時,大家一下子就把食物搶光,表示成果應該相當不錯。」
透過一家一菜與社區料理達人私房菜的分享,Cook小城希望居民在共餐中互相交流。在即將到來的10/13,小城里也將舉辦「野餐露營日」,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呈現這陣子以來的成果,邀請社區內外的民眾一同共襄盛舉。當天傍晚的活動形式會變成大型的一家一菜,除了與會者自己帶來一道佳餚,料理達人也會將私房料理提供給社區民眾享用。到目前為止已經找到7位料理達人,準備在野餐露營日一展身手。潘傳林期望10/13的共餐只是一個起點,未來能延續精神與模式,在社區中透過飲食彼此凝聚。
Park小城 打造友善公園與可食地景
在社區內唯一具有集水、滯洪功能的「溪谷公園」被建商架設圍籬後,小城社區除了抗爭外,也開始思考替代的場所以供住戶休憩。藉著今年爭取到的參與式預算,Park小城遂開始運作。
Park小城的召集人呂坤泉表示,替代場所是社區的僑仁公園。「然而公園已經30多年都沒有整修,不僅雜草叢生,蚊蟲眾多,每到下雨時地上更是濕滑,相當危險。社區居民也不願意走進來。」因此Park小城要做的,便是召集社區民眾一同將僑仁公園打造成友善的生態公園與可食地景。
「令我驚訝的是,居民的參與度相當高,不僅老中青都有,且大多是過去不曾見過的生面孔。」參與的民眾中不乏園藝達人,如公園步道的石板就是在園藝專家的帶領下,由居民一塊一塊手鋪而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僑仁公園已展現出全新的風貌,接下來的工程則是後續的維護。呂坤泉認為若要永續,關鍵在於留下志工,使他們能繼續當種子。「所以我們未來的重要任務,就是安排志工認領維護的時段,一方面保持公園的樣貌,另一方面也將人留下。」
透過這次Park小城所聚集的老中青社區居民,也讓呂坤泉深信志工群不會有斷層。「只要中青都銜接得上,這群人就是社區的力量,小城也會一直走下去。」
民眾持續投入 社區永續發展
是什麼原因,讓小城社區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呈現這些美好的成果?
首先,這與小城的人口組成及參與成員有關。徐艾筠表示:「社區中青壯年的民眾相當多,這跟一般社區裡長者比例較高的情況很不相同。」年齡層的多元,使得參與公共事務的民眾不再只是長者或退休人員,也包含青年自由工作業者、家長與小朋友。
在參與成員方面,投入此次小城改造的社區民眾,大多都是未曾參與過社區活動的居民。呂坤泉表示:「以Park小城來說,熟面孔不到1/5。」這些過去缺席社區公共事務的居民,卻在此次的號召下紛紛走出家門,不僅擴大了社區參與,也擦撞出更多不一樣的想法與火花。
此外,透過這次的提案與行動,大家體悟到只要參與者在社區中做自己所能做的,就能產生極大的力量。郭仁澤表示:「每個人的專業就是在一個點上面,當大家同時進來,在不同方面做出成果,就會使社區產生全方位的改變。」
這樣的改變不會是句點。小城社區藉由這次參與式預算的投入,不僅使居民之間產生進一步的連結,凝聚更強的情感;也使他們發現,自己其實有能力改變社區的樣貌,並有動力在未來繼續下去。郭仁澤說:「因此我們期盼參與這次計畫的社區居民,往後能繼續站出來,並看看能不能拉動更多有興趣的住戶一起投入。如此,小城的改變才能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