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悄悄地漲了1.5到2倍,份量又偷偷縮水,這只是通貨膨脹具體而微地在此間每個人的生活裡發酵。
各國誓願將在2030年達成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卻因不斷變種的新冠肺炎病毒、戰爭、氣候異變等,造成貧窮和糧食危機在許多國家與地區不僅迫在眉睫,更升級成為飢餓進行式。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計,8年後,全世界將倒退到與通過永續發展目標時的2015 年相同飢餓水平,第1與第2項目標「消除貧窮」、「零飢餓」似乎更形遙遠。
由5個聯合國機構聯合發佈的最新《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SOFI)報告指出,農業供應鏈壓力陡升的深遠影響,同時揭示了威脅亞洲地區人口持續增長下的長期糧食安全風險。這項研究警戒說2021年亞洲有超過4.24億人面臨饑餓,相較於2020年的3.98億和2019年的3.39億顯著增加。饑餓問題再次蔓延整個亞洲,近兩三年同時出現的威脅,讓努力多年的糧食改善進展大逆轉。
世界各地飢餓和糧食危機火上燒油
糧食供應緊縮,糧農組織年度食品價格指數(表一)也透露訊息,在疫情、戰爭以及極端氣候各種不利因素交征下,包括植物油和穀物在內的主食價格已被推至歷史新高,截至今年6月底,僅在過去一年就攀升了23%。
小麥、玉米、飼料價格節節上漲,當突如其來的熱浪打擊了印度的小麥產量之後,這個世界第二大生產國表示,已準備好在填補烏克蘭留下的部分空白後,卻發出禁止出口令。糖價也跟著上漲。甘蔗生產大國巴西,正在將甘蔗廠的生產重心轉移到乙醇上,試圖從高能源價格中獲利,在此之前,創紀錄的乾旱縮短了收穫季節,折損甘蔗收成。
在亞洲地區的許多國家,最壞的狀況還未來到,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指出,亞洲地區逾3億人生活在一天收入不到1.9美元的「極端貧困」狀態,加上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的劣化,更使得已掙扎於飢餓和糧食危機的國家火上澆油。不僅是部分亞洲、非洲地區人民深陷糧食取得不足的狀況日增,已開發國家的美國與澳洲也難以根除全民糧食分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統計,超過 3,800 萬的美國人,包括610萬美國兒童處在糧食匱乏下,尤其是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有些家庭的孩子和有色人種社區即有糧食取得問題。更由於系統性的種族不平等問題,非裔、拉丁裔和美洲原住民等家庭,因缺乏取得聯邦營養計畫的資格,只能轉向食物銀行或其他食物計畫的組織尋求協助。如何實現一個沒有飢餓的美國,如餵飽美國(Feeding America)等組織始終致力於解決飢餓的根本原因,以及結構性和系統性的不平等。
包括學校食品儲藏室計畫,為需要額外幫助的家庭提供食物雜貨等服務。不限於獲得免費或減價午餐的學生,甚至歡迎學區裡的所有學生,即使他們沒有上那所學校;有些還歡迎住在社區的鄰居,即使他們沒有孩子就讀於學校。許多學校食物儲藏室在特定日期和時間或在暑假開放都保持開放。不僅為兒童和青少年免費提供餐點,也包括供應免費的夏季膳食或午餐計劃。
至於澳洲,根據《澳洲食物銀行的飢餓報告》指出,2021年澳洲有1/6的成年人缺乏足夠的食物,120萬的兒童中有43%是整天未曾進食的;糧食不足的人口中,超過一半的人一整天只攝食一餐。當中逾三分之一的人們則透露,他們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從未經歷過糧食匱乏的問題。這些駭人聽聞的數據,使得各地的食物銀行組織試圖加快腳步,並透過創新作法,積極搶救飢餓。
主動出擊、更有計畫地服務更多需求者
澳洲食物銀行執行長布莉娜‧凱西(Brainna Casey)坦承,「儘管我們逐年越來越了解澳洲的飢餓現象,但問題也隨之增加。從澳洲飢餓報告首次發布以來,更清楚顯現被影響者的多樣性,急需食物救濟對象不僅是無家可歸和失業的人,更有供薪家庭、難民、單親父母、離校生、原住民等。」為此,澳洲食物銀行提出「合作供應計劃」,在澳洲每個州和北領地都設置倉庫業務,為2,400多個直接服務個案的慈善機構和3,000所學校提供食物。
隨著澳洲食物救濟的需求不斷增加及減少浪費,一放一儉之間,澳洲食物銀行索性直接和食品製造商及其周邊供應商和農場合作,以便生產可持續的主食主要來源,這些主食通過正常的捐贈通路持續生產製造,如義大利麵、義大利麵醬、香腸、牛奶、雞蛋、早餐麥片、罐裝番茄、米等。
為了更有效進行這項計劃,澳洲食物銀行直接協調供應鏈與農夫、原料商、包裝廠商和運輸公司,通過捐贈或以成本價採購,以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參與,尤其是「農場的規格外品」(市場規格之外但品質無虞的農產品),可大量收受,並直接請食品製造商生產。他們更與合作夥伴商議,直接使用他們現有的設備和產能來生產。這些產品是根據這些廠商的品牌名稱和規格製造,使過程盡可能簡單和保有可持續性。這儼然是化被動為主動的創舉,完全突破了過去被動且無法預計數量的食物受贈者角色,可以更有計畫地分配食物給實際需要的人們。
肯亞食物銀行(FBK)也是在大流行當中積極作為的食物銀行,自2017 年以來,持續增加肯亞的食物供應,更與全球食物銀行網絡(GFN)合作。當新冠肺炎推高了飢餓率以來,2020年肯亞食物銀行所分發的食物較前一年增加近80倍。這些計畫包括發展農產品回收,直接與Westrift Farm合作,從田間回收規格外的農產品,確保可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循環再利用。2021年,從農場、小農戶和加工產商間回收了超過 296公噸的食物,同樣也是主動出擊的作法,在現實狀況詭譎多變的時代,大舉增加了服務量。
另外,運用科技創新,也能將新鮮食物加工包裝成罐裝或架上產品,不僅避免更多食物被浪費,最終也援助需要幫助的民眾。在食物生產過程中,從⼟地、農場、生產加工、運輸包裝、商業活動到廚房餐桌,整個食物系統發生之處,都會造成食物的損失與浪費,澳洲有食物銀行將賣相不好的蔬果收來做料理包,用食物銀行的品牌販售,所得收入則回饋食物銀行幫助更多的人。
在一般消費者通路上,最容易浪費的莫過於飯店裡的自助餐,每天供應的食材數量都會根據訂位人數再加約30%的備用食材,但再怎麼嚴格控管仍難免有剩食。在貧富差距甚大的墨西哥,即有食物銀行善用飯店自助餐(buffet)料理的創新模式值得借鏡。他們將飯店自助餐那些未碰口的食物,透過消毒、篩檢,並與營養專家結合,讓有需求者也能吃到五星級的好料,有個暖心也暖胃的一餐。
世界面臨糧食不安 台灣應預防糧食救濟力倒退
一如世界食物銀行網絡的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組織成員表示,由於食品價格上漲,對緊急食品援助的需求只會多不會少,例如厄瓜多的基多食物銀行(Banco de Alimentos Quito)報告指出,服務的需求增加50%,另一家印度食物銀行網絡(India Food Banking Network)也透露,近日申請食物的人數翻了一倍。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印尼的需求幾乎是過去需求的5倍。與此同時,這些食物銀行及整個網絡中的其他銀行不約而同地表示,食物和日用品捐贈減少高達50%,這些趨勢若繼續下去,將導致受贈食物與分發量銳減,卻有更多人試圖獲得食物銀行的服務。
食物銀行將被迫轉移他們的預算,很可能當預算已捉襟見肘時,除了收受捐贈之外,還得購買食物或尋找新的捐助者,否則他們將無法滿足社區物資供應的需求。在台灣一時半日還看不出這些危機,然而已面臨糧食不安全的國家或地區,必須認識到食物銀行所發揮的關鍵作用。政府和公民營機構都必須增加支持,以防止社區提供緊急糧食救濟的能力出現倒退。未來幾個月及以後,地方主導的食物銀行將繼續成為應對生活成本危機的重要組成,提供安全、營養豐富的食物給面臨飢餓的人,並成為特別脆弱社區的社會支持系統。
從這些例子來看,食物銀行的角色正在蛻變中,糧食不安全問題席捲全球,已經不容只是收受捐贈,有多少就做多少。作為社會公益組織,在非常時期,甚至非常可能會變成經常狀態之下,食物銀行看到了危機的早期預警信號,能夠有更積極的作為,並迅速有效地做出反應,擔當起解決當地飢餓問題的社區主導組織。
指導顧問:古碧玲
採訪撰文:古碧玲、洪敏隆
專題企畫:吳素華
責任編輯:胡善慧、吳素華
延伸閱讀 :
《疫情、戰爭、極端氣候,面對惡劣環境,台灣的食物銀行如何回應創新模式?》
▸▸捐款支持▸▸